开平以丰富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垃圾分类宣教室吸引学生们前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亮相,垃圾转运车换上“新装”,干净整洁的分类投放点准备就绪,垃圾分类培训基地和垃圾分类宣教室已设置好,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垃圾分类这件事关生态环保的新事物,正在侨乡开平生根开花。
2020年7月7日,开平市政府印发并正式实施《开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该方案从工作目标、实施范围、分类要求、工作任务及分工、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为开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保障。
如今,《方案》实施已满一年,垃圾分类工作执行得如何?分类垃圾如何运送?如何构建具开平特色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连日来,记者走进开平各地,细品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可操作实招。
探访
垃圾分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以前,平时生活产生的垃圾都是一股脑全部塞进垃圾袋,然后扔进小区的垃圾桶;现在,家里用了分类垃圾桶,我每天都要把垃圾进行细致分类。”家住长沙街道幕桥西路的居民罗小姐说。“在我家,还在上幼儿园的宝宝会把老师教授的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每天都很认真‘监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垃圾分类,分类错误时宝宝还会及时指出,一家人也逐渐养成日常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罗小姐说,传统的垃圾丢弃习惯根深蒂固,观念的改变还要从娃娃抓起。
围绕“垃圾分类”主题,组织学生观看“生活垃圾转运的一天”和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片等,增强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科普基地、垃圾分类宣教室,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吸引各单位和群众前来学习;招募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楼长,打造垃圾分类专业队伍,同时常态化开展入户宣传,持续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一处处生动实践,勾勒出开平侨乡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方案》实施一年来,开平市至今已完成276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垃圾分类宣教室荣获广东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江门分院颁发的“垃圾分类现场教学基地”称号。在开平,垃圾分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每一个成果的背后,是开平市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的紧迫意识和有力举措。开平市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机制,通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切入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循序渐进,引领和带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推进。
此外,记者走访了解到,《方案》实施以来,开平市许多社区已经积极行动,但也有部分小区尚未开展该项工作。“在我们这种老旧小区,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的概念还很模糊,还是随便扔。”家住长沙街道某小区的梁先生说。
“由于垃圾分类实施不久,我们对于没有按规定投放垃圾的居民多以教育劝导为主。”长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举措
完善“硬”设施让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分’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减”,要让垃圾减量,让可回收的再利用,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开平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在终端设施上,城管部门牵头建设的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一期一阶段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安全填埋场、渗沥液处理中心项目已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一期二阶段建设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也于2021年5月底启动试运营。开平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由瀚蓝(开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可回收垃圾通过线上线下回收方式,由中众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进行资源再生;有害垃圾由收运单位运至开平市有害垃圾临存点作临时储存。
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一期二阶段项目作为江门市西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负责江门西部四市(台山、开平、鹤山、恩平)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总投资2.73亿元,其中餐厨垃圾总处理规模为300吨/天,近期规模为150吨/天。瀚蓝(开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平市的餐厨垃圾收运工作,其他三市的餐厨垃圾自行组织收运队伍收运,并运送至项目处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据介绍,项目实施后,可有效遏制不健康的餐厨垃圾回收利用,直接减少“地沟油”“泔水猪”进入市场,从源头避免有害物质进入人的食物链,以确保食物安全及公众健康,并能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具体收运流程方面,首先要与餐饮单位达成一致共识,签订合法有效的餐厨收运协议,根据餐饮单位的产废时间,协商约定上门收运时间、地点、对接人及注意事项后,方可安排派送餐饮收运专用桶进行收运。每次上门收运都会要求和对接负责人进行现场拍照、签名确认,保证餐饮垃圾是按时、合规进行收运处理。”瀚蓝(开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表示。
据统计,开平市至今已完成80多家餐饮单位签约,积极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工作。
制定“软”措施 全方位宣传发动
如何提高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让文明意识转换为自觉行动?一场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大变革,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走来。
开平市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全方位宣传行动。宣传行动中,党员志愿者走进机关、街头、社区、校园等地,主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政协委员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文明实践的方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全市各中小学校推进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儿童成为垃圾分类主力军。
此外,开平市在各单位LED屏、桥身栏杆广告位置、工地建筑围挡、城区大型户外电子屏、计程车滚动电子屏、公交车车身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内容;结合创建文明城市进社区专场,在各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城区改造、外墙翻新等进行垃圾分类主题彩绘,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招募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楼长,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落到实处。
“希望凝聚全市各方力量,通过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不断传播扩散,从而帮助广大群众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对宣传行动作出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市城管部门通过设置垃圾分类培训基地,以及设置环卫处、升平路和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等三个垃圾分类宣教室,让全市部门、镇(街)相关负责人以及学校师生前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从机关率先分类到党员干部带头参与,从网格员走街串巷到城市景观小品打造,从发放市民指导手册到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想方设法,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幸福美丽开平”建设已迈出新步伐。
记者还了解到,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开平市还将以社区为重点,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全面开展行业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让市民看得到切实的喜人变化,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据了解,在2025年底,开平将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基本成熟,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基本形成,形成具有开平特色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敖转优
★记者手记
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
需全社会人人动手
垃圾分类实现从“扔进桶”到“分类扔”,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部分餐饮单位的垃圾仍然不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群众分类意识未真正形成,硬件设施建设还没全面完成……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随着开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几年,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成效初显。开平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
垃圾分类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更需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大家携起手来,将一件一件有关“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开平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侨乡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