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校开设阅览室,吸引孩子们前来读书。
走进月山镇横江村,建筑古色古香,墙上绘有谚语、名言警句、家风家训和各类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的彩画。
据悉,横江村以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建设“四小园”为抓手,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该村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对村内的百年古校绍贤学校进行修缮,使古校焕发新活力,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
古校见证华侨
兴学强国历史
日前,记者来到了横江村绍贤学校,一走进学校,马上就被古色古香又保存完好的校楼所吸引,华侨兴学强国的善举让人感动。
绍贤学校创建于1918年,由当时分散在五凤里神屋、庙江里子恩余公祠、朝安里神屋、莲塘里更部余公祠的几所私塾合并而成,历史悠久,是开平一所由华侨倡建的正式学校,是华侨爱国兴学的见证,更是研究侨乡社会和华侨历史的重要物证。
1928年,旅澳归侨余弼中、余棫中倡议捐资兴校,旅美华侨余章球、余楀中,旅加华侨余枢中和旅澳华侨余板中等人积极响应,踊跃捐款。
有了华侨的资金支持,绍贤学校于1929年10月建成1幢西式的新校舍,共3层;1968年附设初中班;1982年增建1幢2层高的教学大楼,校园占地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
历经风雨的绍贤学校,由于年久失修,逐渐变得残旧,于2009年结束了长达八十多年的“教学生涯”。
乡贤助力
古校重获“新生”
当地一位村民这样告诉记者:“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学校变得破败不堪,柱子、地面已经损毁,建筑已不安全,已经很久没人去那里了。”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横江村“两委”干部发动乡贤、企业家、村民积极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为古校延续生命,赋予古校新的魅力。
“当时,我们发动各自然村的村民小组长与杰出青年成立筹委会,就学校升级改造具体事宜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发现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江门市人大代表,月山镇横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焕球回忆道。
为此,余焕球四处奔波,多方筹措资金,想尽办法联系横江村的乡贤、企业家,最终,共筹得135万元。同时,月山镇落实支持资金30万元。
2018年,绍贤学校修缮工程启动,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保持原有历史建筑风貌,打造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让百年古校换新颜。
近日,记者见到,原来的残垣断壁早已消失,绍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外面种上了鲜花,摆上了小石椅;校内的房梁、墙面修葺一新,楼梯扶手还刷了红漆。
“都是按照原始风貌修的,两端有罗马柱式廊柱,二、三层设有外廊,廊拱与石制栏杆上有大量精美的灰塑。村里的老人大都在这里读过书,都很念旧,看到学校复原了,大家都很高兴。”参与修缮的乡贤余俊华表示。
打造学习
和文化传播重要阵地
如何为百年老校注入新活力?余焕球给出的答案是:“以百年文脉浸润心灵。”
作为横江村乡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的绍贤学校设置了村级人大联络站、电子培训室、图书阅览室,并摆放了桌椅,成为开展学习和文化传播活动的重要阵地。
此外,为强健青少年体魄,绍贤学校外增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有乒乓球台3张、健身设备一套、高低单杠一副。横江村的文娱活动设施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如今,升级后的绍贤学校变得热闹起来,这里不定时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阅读活动、公益音乐培训班、公益绘画培训班,不断提升当地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余焕球表示,下一步,横江村将加强对百年古校的管理,确保发挥其最大效益,“保存历史建筑就是保存我们的历史和文脉,就是留住我们的乡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