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清理小广告,还市民干净的生活环境。
实施车位大改造,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增设停车位、修复背街小巷破损路面、开展楼道亮化工程、清理“牛皮癣”……长沙街道将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的经验、智慧转化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主动作为,着力为民做好事办实事,开展了多项惠民工程。“小切口”推动民生“大变化”,长沙街道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明创建工作逐步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转变,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群众幸福感,助力开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图 敖转优
修复背街小巷破损路面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背街小巷既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的“脸面”。近日,长沙街道通过走访了解到,辖区侨园社区龙头墟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的道路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路面坑洼不平,到了阴雨天积水严重,给居民带来不便,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长沙街道立即组织施工单位对该市场周边6条道路进行全面维修升级,铺设沥青,并规划交通标线、增设停车位,极大改善了区域通行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这些都是离百姓最近的‘连心路’,是关乎市民日常出行的‘民生路’。每一条小巷的变迁,都代表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长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肖莹表示。
实施车位大改造
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长沙街道南岛社区配套相对落后,车辆违停、乱停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常有消防通道被堵的现象。该街道主动作为,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解决居民停车难题。
根据有关方案,长沙街道对南岛社区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在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对符合停车条件的路段施划新车位,做到应划尽划,解决居民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
重新规划后,南岛社区的小汽车停车位增加了400多个,摩托车位也增加了250多个,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同时,消防通道上施划了消防通道标识和黄色网状线,确保救援车辆顺利通行,切实打通群众的“生命通道”。
“以前停车难、卫生差,我家门口经常停着很多违规停放的车。现在,社区划了很多停车位,停车方便了,卫生状况也比以前好多了,也没有车停在我家门口了。”南岛社区居民王阿姨对长沙街道为民办实事的做法竖起了大拇指。
旧楼换新水管
居民用上“放心水”
“改造前,乱接驳的水管如同蜘蛛网一般,既不雅观,也不安全;改造后,水管安装有序,既能保证用水安全,又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提到现在家里的用水条件,家住长沙街道幸福市场周边的司徒大爷称赞道。
供水管网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据了解,此前,由于自来水表后的供水管属业主所有,长沙街道侨园隆兴市场、幸福市场周边老旧社区的居民自行接驳水管到家,水管从楼下直接拉到楼上,十几条水管交错在一起,十分不安全。同时,老旧楼宇水管残旧,水管内壁粗糙,容易附着污垢、滋生青苔,导致水质受到影响。
对此,长沙街道开展开放式小区楼宇供水管乱接驳梳理整治工作,建立整治清单,落实整改工程,全面提升城市供水安全和市容秩序管理水平。如今,走进侨园隆兴市场、幸福市场周边楼宇,原来穿插交错、杂乱无章的供水管早已不见,楼宇外墙变得整洁。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街道还集中对辖区东兴、南岛、幕沙、侨园等开放式老旧小区开展楼道亮化工程,同时,举办特色楼道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彩绘等形式,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据悉,长沙街道的彩绘文化墙突出宣传内容的同时,也讲究视觉呈现形式,美化周围环境,实现点位精准化、形式个性化、主题多元化,让居民抬眼可见、举足即观,不断涵育文明风尚。
同时,长沙街道全面整治辖区“牛皮癣”,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舒心的居住环境。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提升“牛皮癣”治理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已清理“牛皮癣”3万多张。
长沙街道坚持学史力行办实事、坚守初心解难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责任,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推动城区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为居民创造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全面助力开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