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经济发展的“三个坚持”: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创新驱动
过去五年,开平市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全力推动开平大园区招商引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工业立市: 打造经济发展“主引擎”
一直以来,开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工业立市为根本,工业已经成为开平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08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1.1%。
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获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翠山湖高新区作为开平的“工业引擎”,五年来更是取得跨越式发展。2009年,翠山湖高新区正式启动开发。翠山湖高新区被纳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普利司通、联新纤维等世界知名外企,海鸿电气、高美空调、科仕特精密制造、来纳特种车等省制造业500强和知名民企,鸿福堂、金威宝、卫科医疗等大健康企业,均已投产并形成良好经济效益。
开阳高速贯穿园区并设出入口,内外交通四通八达。
放眼“十四五”,开平市将以“万亩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为目标,高质量推动翠山湖高新区建设。立足“大园区”建设大局,连片构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工业走廊,在原有主导产业基础上,以“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新材料”为重点方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开平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坚持制造强市: 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化纤纺织、水暖卫浴、食品、建筑等产业,一直是开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过去五年,开平市坚持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赋能,推动全市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2018年10月18—20日,备受瞩目的第十届中国(水口)卫浴博览会,在中国(水口)卫浴博览城隆重举行
开平市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强翠山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水口水暖卫浴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载体建设,传统产业经济转型、技术创新迸发新活力。
“水暖卫浴王国”风采依旧。如今,走进水口水暖卫浴生产企业,一个个机械臂、一条条自动生产线,已经成为企业的“标配”。2020年,开平水暖卫浴产业总产值145.7亿元,出口额13亿美元,企业拥有自主品牌160多个,生产着全球30%的水龙头,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筑产业蓬勃发展。2016-2020年,开平市建筑业共完成产值849.78亿元,每年占江门市建安产值的六成以上,位于江门四市三区前列。2018年12月18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开平市“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开平市成为广东省第3个“中国建筑之乡”。
2018年12月18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开平市“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开平市成为广东省第3个“中国建筑之乡”。
展望未来五年,开平市产业发展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水暖卫浴产业,将大力实施“大卫浴”模式,继续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化纤纺织服装产业,将积极发挥信迪、奔达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服装行业健康发展;食品饮料产业,积极鼓励嘉士利、味事达、可味巧克力、广合腐乳等食品龙头企业增大产品研发力度;建筑产业,响应“住宅建筑应全装修交付”政策,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优化升级,加大装配式建筑创新,做大做强建筑企业总部经济,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加快发展。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展望未来五年,开平市明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内容,科技赋能,将为开平市经济发展注入更为持久的动力。
海鸿电气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产业:将以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依利安达为突破口,延长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抢占行业制高点;依托海鸿电气有限公司在全球变配电设备的领先优势,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 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制造业骨干企业,以龙头为示范,推动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 大健康产业:依托沙塘镇医药产业基础,打造大健康产业高地。加强对开平灵芝为代表的中药材物种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努力构建“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大湾区华侨康养基地。 新材料产业:依托翠山湖高新区建设中欧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一批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依托龙胜汽配产业园,加快打造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闭环。
江门市国家小微双创龙胜汽配示范基地
同时,开平市还将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做优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节庆会展业,以及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多业并举,全面提升开平市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