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进一步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农业机械发展逐渐向智能化、大型化发展。
开平是农业大市、农机大市。近年来,开平市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进一步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农业机械发展逐渐向智能化、大型化发展,解放劳动力,节约农业成本,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为开平全市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前,开平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是广东省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县。此外,开平市还是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
开平成为省农机化发展观测点
开平市积极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通过引进水稻机械化精量穴播技术和水稻精量穴播机,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能力;通过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项目,补足植保无人机及水稻烘干机数量,逐步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其中,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开平市承担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观测点的任务。
据统计,目前,开平市拥有拖拉机9000多台、插秧机700多台、联合收割机800多台、水稻烘干设备130多台(套)(烘干能力3000吨/日)、农用无人机150多台。据预测,2021年底开平全市农机总动力约41.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化机械水平达到7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机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开平市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生力军。
据统计,开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03家,入社机械415台(套),拥有社员1823人,经营土地面积达约866.7公顷(1.3万亩),每年开展耕种收服务66666.7公顷次(100万亩次)以上、无人植保机飞防服务面积10000公顷次(15万亩次)、稻谷烘干服务面积13333.3公顷次(20万亩次),合作社年度总收入达1921万元,其中农机服务收入610万元。
在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过程中,开平市加大指导力度与政策扶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派遣社员参加培训和展销会、鼓励社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保障农机服务的能力,培养现代化农业经营与服务队伍;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鼓励合作社向合作联社发展。
此外,开平市通过整合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各社员资源,与农机企业紧密合作,引进新型、智能化农业机械化设备,成立一支专业的多功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队伍,成为集农机化服务、农机设备和农资供应、农机设备维修、农产品加工、农机操作培训等多功能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专业组织。
深化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开平市通过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培养,增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力量。以水稻精量穴播示范基地、农用无人机联合实验基地、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为平台,引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并利用示范基地优势,组织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此外,多次开展春耕、冬种生产现场会,展示现代农业装备进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带来的高效、增产、增收效果,增加农机化人才队伍对农机新技术的接受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开平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目前,开平市已建成6个“平安农机”示范镇、41个“平安农机”示范村,辖区内示范镇比例和示范镇辖区内示范村比例均达到40%;全市拖拉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86%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道路外事故零死亡率,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