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沃根(右)和员工一起修整景区内的道路。
工作人员正带领游客游览凤仪里景区。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翁丹萍) 新春将至,近日,记者在塘口镇四九村凤仪里看到,村民们忙着挂灯笼,不少游客在景区内观光。“过年了,我们挂上红灯笼,增添喜庆气氛,准备迎接游客。”开平市领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平市凤仪里景区负责人谢沃根说。别看凤仪里现在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条荒草丛生的“无人村”。
饮水思源
他一眼相中“无人村”
谢沃根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曾获得“优秀士兵”等称号。退役后,他发扬军人敢闯敢干的精神,从事旅游项目开发和市场营销工作。
2014年初,他来到塘口镇,相中了凤仪里这个“无人村”,想打造一个以乡村亲子游为主题的体验式碉楼村落景区。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退役后思考了很久,决定回到乡村做些事情。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一件有益乡村、乡亲的事。刚来的时候,凤仪里的村民大多都已迁出,村中杂草丛生。但村内有碉楼、晒谷场、古井、鱼塘,良田成片,翠竹环绕,是典型的开平碉楼古村落,如果一直荒废下去,着实可惜。”谢沃根说。
为此,在征求村民意见后,他决定在充分保留凤仪里碉楼景区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扬地方文化传统,以修旧如旧为标准,大力整治优化古村落环境资源,加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力度,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回到古村落、关注古村落。
从做决定,到与村民敲定合同,再到项目动工,谢沃根仅用了20天,为了凑够启动资金,谢沃根还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共投入200万元。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谢沃根的想法,甚至还有人嘲笑他,认为他做的是赔本买卖。
半年后,谢沃根开发的凤仪里景区正式运营。“村子视野开阔,靠近路边,适合发展成旅游景区。我就是想把这条村打造成特色碉楼景区,让它重新焕发生机。”谢沃根说。
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谢沃根的凤仪里景区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曾经被遗忘的“无人村”以新的身份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向他竖起大拇指
在凤仪里景区,记者看到,有的工作人员正在护理景区的绿化绿植,有的工作人员正在清扫道路,还有的正带着游客游览景区。“我跟着谢总干了十余年,他给我们缴纳社保,让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作!”一位工作人员说。
谢沃根告诉记者,景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周边的村民。他还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餐厅,餐厅的员工也是附近的村民。据悉,凤仪里景区为当地创造了50多个就业岗位。谢沃根还为3名生活困难的村民免费提供铺位,让他们在景区里摆卖土特产品。
至今,谢沃根扎根乡村发展旅游业已经11年。如今,凤仪里从一个荒芜的“无人村”变身每年客流量达30万人次的景区,年营收约为700万元。村民们都向谢沃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他为“村长”。谢沃根很喜欢这个称谓,因为“这代表了乡亲们对我的认可”。
“保护好、建设好古村落,实现与地方和村民的共荣共生”,是谢沃根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作为一名党员,他扎根农村,用心发展好乡村游,为当地保护和开发旧村落提供了有益借鉴。
最近,他又在景区成立了“能人工作室”,希望能够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参与乡村旅游事业,助力培养新一代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饮水思源,没有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支持,就没有凤仪里的发展。希望能够与地方、村民共融共生。”谢沃根说,他将继续以一个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扎根乡村,助力当地发展。
接下来,谢沃根打算进一步提升凤仪里景区的服务水平,发展特色乡村民宿,帮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