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潮连街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江门人才岛高质量发展。周华东 摄
通过深入挖掘,潮连街打造出李少石事迹展览馆。罗霈 摄
大地倚在河畔,水声轻说变幻,弯弯西江,倒映着潮连岛的绚烂。数十年来,潮连街在党建引领下攻坚克难、阔步前行。尤其是近年来,面对江门人才岛开发建设的重大机遇,潮连街全面加强对党的建设的领导,围绕中心工作,无论是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还是基层治理、民生服务,都充分发挥出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生动展现“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的担当意识和工作作风,在江门人才岛快速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踏出实实在在的脚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上,潮连街上下在时代的激流中勇于探索、奋勇前行,推动着江门人才岛的行进之舟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文/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黎贺兰 陈佩仪
A 传承红色基因 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动力
历史是地区发展的精神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潮连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其红色印记深深烙印在这片江心小岛上。
从甲午战争到广州起义,从省港罢工到淞沪会战,从抗美援朝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回溯潮连的历史不难发现,数十年来,潮连籍保卫祖国、参战人员达47人,牺牲的英烈共11人。其中,毛主席曾为祖籍潮连富冈的李少石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近年来,潮连街不断激活和弘扬地区的红色基因,通过建设李少石事迹展览馆、创作红色话剧《大义长争》、宣讲红色故事、打造红色书屋等多种形式,创新红色教育方式,打造了红色基因传承的多重路径。
“我们以话剧表演的形式,再现好共产党员李少石的革命信仰,让大家感受李少石的革命情怀,传承他的革命基因。”红色话剧《大义长争》的编剧黄伟亮说。
除了打造集中展示平台,创作红色作品,潮连街还进一步激活并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让更多潮连儿女在对党史的挖掘、沉淀以及自己的历练中肩负起新时代的担当。
今年以来,潮连街将李少石事迹展览馆、洁梅书屋、街道党校(新址)、卢湾党群活动中心等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串联成一条红色教育线路,通过进一步挖掘整理李少石、陈洁梅等本地名人故事以及革命故事,组建百姓宣讲团队伍,讲好潮连红色故事,持续扩大党史学习教育影响力。
今年4月中旬,潮连街还启动了“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党史现场教学,先后组织全街党组织分批次开展现场教学。目前,红色路线教学点已接待参观学习逾3000人次。
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潮连街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先后推进完成芝山社区下水道更换,康园中心残疾人示范点环境提升,文体广场公厕无障碍坡道改造,豸冈社区花圃修复,坦边社区排水渠修复等“民生微实事”项目。截至5月底,完成率达83%。此外,潮连还聚焦“停车难”问题,将坦边、卢边社区的闲置用地规划改造成临时停车场,方便群众出行。
B 强化党建引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如今,步入塘边社区的卢湾村,见到的是一幅精致的绿岛水乡美丽画卷:整齐美观的青砖屋在村道边一字排开,村道旁河水清澈,岸上绿树成荫;穿过石桥,休闲健身广场上不少老人正在散步、小朋友嬉笑玩耍,一派热闹和谐景象。
近年来,潮连街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对乡村各项事业的引领能力,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为更好地推动乡村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潮连制定了《潮连街2021年党建工作要点》、潮连街2021年度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清单,统筹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深度融合。
一支素质优良、作风正派的“两委”干部队伍,是落地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务的重要保障。自去年开始,潮连街把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列入党建工作规划,多次更换、补选综合素质强、“作战”能力强的基层干部,进一步配强基层党组织力量,建设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储备库”,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环境治理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抓手。目前,潮连街已全面完成6个社区村容村貌升级改造工程,各社区有了显著变化,路面宽敞平整、环境整洁干净,文体、运动设施配置齐全,群众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一村一规划”的部署下,潮连街充分发挥塘边社区卢湾村、富冈社区等区级示范村的引领作用,积极盘活现有闲置载体物业、运用好社区宗祠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如今在潮连可以发现,社区“小公园”成践行乡村振兴发展的宣传主阵地,宗祠资源赋能潮连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全街道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展现出新气象。
C 增进民生福祉 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现在的小岛变得这么好看、繁荣,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潮连街近年来的变化,72岁老党员卢仕甫感叹道。
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陆路交通不便,引进外商、外资、外企等方面成效甚少,到如今,该岛吸引了中国电子、腾讯、华为、IBM等17家央企、国企、机构纷纷进驻,这座江心绿岛的蜕变让人惊喜不已。
如今,步入这座江心绿岛,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现代感十足的门户景观、山水合一的潮头中央公园与全岛环绕式交通景观带;沿途而行,科创中心、玫瑰园人才公寓等等创新载体拔地而起,村里更美了,道路更宽了,学校更好了,大家对这里的发展都充满了自豪、充满了信心。
江门人才岛项目的落地切实推进了潮连街的各项民生工程。
全岛两纵六横及小网格、高密度的道路规划初具雏形。当前,潮连街新建起次干道2条、支路7条、景观路1条,扩容提质村道12条,总建设里程超过20公里。
全岛新增绿地90公顷,景观效果初步呈现。潮头中央公园、高速立交公园、环岛公园(一、二、三期)、小海河公园等分布在小岛各个区域,新建了5个“口袋公园”,群众实现“开门见绿”。
城市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目前,潮连中心学校和永思小学改造完成,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改造提质;江门外国语实验学校加速推进,计划9月开学;潮连中心学校(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完成后周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此外,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亮化工程和文旅工程等建设有序推进,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潮连街将迎着江门人才岛开发建设的东风,加快推动智慧城市(一期)、江门外国语实验学校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同时,有序加大招商引资、产业载体建设、社会投资等方面的力度,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型产业、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江门人才岛开发建设高质量发展。
★声音
●潮连街富冈社区老党员陈月喜
“全岛建设的速度惊人,当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尽管如今的腿脚已大不如从前,但87岁的陈月喜依旧喜欢出门走走,看看潮连街的变化。
1955年,由于工作调动,陈月喜被安排到潮连工作,并从此留了下来。几十年来,陈月喜亲身经历了国家每个重大政策在江门、在潮连的落地生根,也见证了江门人才岛从概念到现实的转变。
“岛上修起了宽敞的马路,出行更加方便了。”陈月喜告诉记者,随着江门人才岛项目落地,潮连这片江心绿岛的变化更是惊人,“有次走到儿子工作的工厂门口,我都没有认出这条路。”她笑着说。
●潮连街卢边社区居民卢国超
“80年代时,潮连要想引进来一个项目是很难的事。”时任卢边村党支部书记的卢国超坦言,在当时,基础设施落后,陆路交通不便是制约潮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那时候岸边还没有整治堤围,每当发生洪涝,水都会涌上来,别说外地人,连本地人都会害怕,不敢靠近。”他说。
直到90年代,潮连建造起潮连大桥,结束了千年孤岛的历史,也为后来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到了现在,来到岛上的人更多了。加上道路硬底化,交通四通八达,大家出门更方便了。”他还告诉记者,如今,他只要有时间、有条件就会积极参加老干部活动,时刻关注家乡的变化。“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他希望,相关部门继续完善潮连街的基础建设,以江门人才岛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全岛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