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开展涂鸦彩绘活动,助力社区美化。
今年以来,白沙街道党工委以社区“大党委”为平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党建服务项目“双向认领”工作机制,以“双向认领”促进双向发力,实现“1+1>2”的服务效果。目前,白沙街道22个社区与41个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签订了“双向认领”协议书。
“双向认领”激发党建活力
随着社区“大党委”的迅速建立、铺开,市财政局、五邑中医院、区环卫处等1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成了各个社区“大党委”的一员,其中41家签订了双向认领协议书,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为进一步打开社区与“大党委”成员之间的壁垒,推进社区“大党委”服务精准化、常态化,白沙街道探索推行“双向认领”工作机制,社区“大党委”各成员单位可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和服务需求,围绕党群阵地、宣传教育、文体策划、志愿服务、资金支持等服务类别实行党建服务项目“双向认领”,激发党建活力。
在探索过程中,各社区“大党委”以党建项目为抓手,以党建联席会议为纽带,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合作方向。
其中,江门市侨联是雅怡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曾多次参与居民楼道清理、文明宣讲、元旦文艺演出等活动,在这次“双向认领”中主动认领社区志愿服务、侨务知识培训等13项服务。由于雅怡社区内居住着不少侨胞,雅怡社区党委也认领市侨联在社区内打造江门市侨胞之家、侨心书苑等阵地的服务项目,并组织开展主题读书会活动,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社区氛围。
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农林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之间推行硬软件双向互通,共同开放活动场地,提供专业人才服务,今年以来已共同举办活动近10场。“各成员单位在社区‘大党委’的平台上,成了互联互通的‘一家人’。”农林社区党委书记梁志惠表示,通过“平台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各成员单位逐步构建形成区域大治理、大服务的党建工作格局。
下沉一线实现群众“微心愿”
“我想要一张书桌。”6月初,农林社区党委走访时,患有先天性智力残障的学生小苏向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愿。据了解,由于家中没有专门的学习桌,小苏平常都是趴在茶几上学习。
农林社区党委把这个“微心愿”列入社区居民需求清单,而市工信局迅速“接单”,并组织党员上门安装学习桌,还送上一批学习用品。摸着崭新的学习桌,小苏露出了笑容。
针对农林社区部分公园因年代久远,已经出现设施残损、植物缺失、黄土裸露等情况,居民群众提出升级改造社区公园的“微心愿”。得知相关情况,农林社区党委在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提出“整改社区公园硬件设施”项目,得到了江门市委党校、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的积极响应,与社区党委签订“双向服务认领协议”。
如今,农林文体公园儿童娱乐区域的地胶、公园栏杆、破烂的花坛得到翻新和修补;农林阳光小天使公园沙池被填平、公园栏杆被翻新并增加了石椅;农林新村范围内也增加了石椅提供居民休息。此外,农林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开展涂鸦彩绘活动,助力社区美化。
白沙街道党建工作办主任卢小琴认为,“双向认领”工作机制,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实现“1+1>2”,也可以让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找到服务群众的切入点,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来,白沙街道各社区党组织坚持以解决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按照“着眼小切口、惠及大民生”的总体思路,发动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下沉一线,想居民之所想、思居民之所忧,多方面、全方位收集居民群众的“微心愿”,目前已实现群众“微心愿”80多项。
(文/图 胡晴晴 陈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