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文联党支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向烈士致敬”活动。张灵峰摄
“革命诗翁”李少石事迹展览馆坐落在蓬江区潮连街道办富岗村,展馆采用传统展览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声、光、电等手段,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李少石浓烈的家国情怀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诵读李少石烈士“不作寻常床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的红色诗篇,更让人热血沸腾,不忘初心。
李少石(1906—1945年),潮连富岗村人,1945年9月在重庆牺牲后,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李少石牺牲34年后(1979年),他的遗孀廖梦醒整理出版《少石遗诗》,共收集李少石诗词作品36首。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蓬江区文联党组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结合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以主题党日活动和“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党史学习教育。
以独具特色的活动传承红色文化
4月30日,蓬江区文联机关党支部举办“重温入党誓词,向革命烈士致敬”主题党日活动,以三项特色活动为抓手,组织机关党员和党员诗人、党员书法家代表和下属协会党员代表近30人,参观李少石事迹展览馆,并举办接地气的“红色文化”活动。
高山仰止朗诵诗篇。活动当天,蓬江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党支部书记带领机关党员和文艺家代表,在李少石事迹展览厅重温入党誓词,并集体朗诵李少石烈士红色诗篇《南京书所见》。结合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八有六进”工作,要求机关工作人员熟读《少石遗诗》,领悟烈士精神,要求各文艺家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好“党建引领,文艺为民”工作。
续写英雄未竟诗篇。李少石遇难前创作的诗词作品《失题》和《含血》还未定稿。经查《少石遗诗》,七律《失题》缺首句,七律《含血》缺第五、六句。蓬江区文联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党员和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红色文艺轻骑兵”分队,续写上述两首未竟诗,合计续写出16首作品,结集成小册赠与李少石事迹展览馆。
翰墨抒怀烈士诗篇。蓬江区书法家协会“红色文艺轻骑兵”分队以续写的李少石未竟诗为内容,创作书法作品16幅。此外,蓬江区书法家协会会长、党员陈荣亲,以李少石七绝《南京书所见》为内容创作书法作品1幅。本次专题创作的书法作品共17件,全数捐赠给李少石事迹展览馆,以丰富馆藏,教育后来人。
以文艺家的自觉担当传播革命诗篇
蓬江区区文联自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以后,各文艺家协会纷纷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并结合协会实际,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如蓬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举办“蓬江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诗词创作大赛”,一些文艺家自发组织党史学习,并将学习转化为文艺创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蓬江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吴柱擎看到蓬江区文联机关党支部开展独具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报道后,对李少石及其诗词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到蓬江区文联办公室借《少石遗诗》一书来学习,并用小楷抄写了一遍《少石遗诗》。正如他所说,一笔一画地去抄写,才更能体会到李少石当时的心境,希望通过书法教育,让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下一步,蓬江区文联将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动员广大文艺家,多学习本土李少石烈士的事迹和诗词作品,开展接地气的诗书画活动,将文艺创作与学党史相结合,以文艺方式传承红色精神。
以“红色诗词”赓续革命情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全面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结合蓬江区党史学习教育有关工作要求,5月24日下午,蓬江区文联以“读诗词、学党史——1945年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实践”为题进行了一次党组书记讲党课活动。
蓬江区文联机关党支部“跟毛主席学诗词”党史学习课件还有《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从学习家乡烈士李少石诗词,延伸到学习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诗词,结合收集整理《蓬江历代诗词名家作品选》和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八有六进”工作,蓬江区的诗教工作,正不断深入,有序推进。
如今,蓬江诗教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并进一步形成蓬江区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长效机制,蓬江区文联将把红色诗词、红色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吕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