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社区环境干净舒适。
随处可见的文明养犬、垃圾分类宣传语。
走进蓬江区白沙街道西园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停车位、随处可见的党建元素以及和谐氛围让人眼前一亮……今年以来,西园社区作为民政部门打造的全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点之一,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作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以及服务水平。
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江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示范单位、蓬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的背后藏着西园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密码”。
党建共建 培育党建品牌
西园社区管辖面积0.5平方公里,管辖楼宇175幢,常住人口8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100多人,加上地处老城区,不少基础设施存在老化问题,社区治理难度不小。
如何让社区老而不旧?西园社区首先坚持的就是党建引领,凝聚共驻共建资源力量,让社区焕发新活力。
西园社区依托面积11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首层办事服务大厅、强哥调解工作室等功能平台。今年9月,社区高标准建成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点(信访超市),整合多项社会治理功能,有效改善了社区服务党员群众的设施条件,群众办事更便捷,等候环境更舒适。
同时,西园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双报到、双服务”等机制作用,凝聚挂点单位以及共建单位资源力量,解决物资缺乏、人手不足、服务单一等社区治理痛点、难点。今年4月,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在市民政局指导下,与西园社区开展党建共建,发挥师资力量优势,开展党建品牌形象标识设计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党建工作品牌培育。他们依托志愿服务岗、图书角等建成“红色驿站”,利用边角地、空中平台等打造“党建文化墙绘”、“同心圆”种植园等党建工作阵地。其中,“同心圆”种植园将打造成为党员爱心菜园和亲子绿植种植园,居民可通过认领、亲子种植、合作栽种等形式参与,体验劳动实践,并在蔬菜收成后与困难居民分享,实现邻里互助。
居民自治 激活“一池春水”
西园社区的住宅楼宇大部分楼龄超过30年,管道堵塞、楼层渗漏是常见的邻里纠纷问题。今年6月,西园里下32号黄姨反映厕所堵塞无法使用,但吸污车到场后却无法找到该楼的化粪池。这该怎么解决?强哥调解工作室马上组织有关部门和居民进行协商沟通,按“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由居民出资请人找出池口,区环卫处进行清吸。
据介绍,西园社区借鉴“枫桥经验”,成立了强哥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队伍、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今年,仅强哥调解工作室已化解居民矛盾纠纷32宗。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居民自治,西园社区还成立议事协商平台,利用“多级联动”议事机制,更好地发动居民参与议事决策、监督社区事务,实现社区“居民事、居民议、居民治”。
截至目前,西园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共召开会议7次,提交议案17条。在推动解决不文明养犬问题的过程中,西园社区通过收集群众建议,在议事会议上形成了共识,并最终通过居民代表会议表决转化为具体行动,在社区多处设置“狗便便屋”,方便居民及时处理宠物粪便,推动“文明养宠”落地实施。
此外,社区里还组建起“五老”工作室,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发动社区党员、志愿楼长、热心居民参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向邻里进行法治宣传,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注入新活力。
“西园社区是所有居民共享的大家庭,通过参加议事协商会议,大家一起发现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大家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社区变得越来越好。”社区党员陈玉笑点赞道。
办好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如今,居民家里的家电坏了、老人需要理发、想学唱歌跳舞,等等,都只要“点单”就能轻松解决。这是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与西园社区联合开展的“三单式”志愿者服务,可根据居民“点单”需求,提供专业调处、生活服务、公益慈善和文体活动等多类专业、贴心的服务。居民歌唱班、公益舞蹈班、义拍、义剪、垃圾分类宣传、法律咨询……一系列活动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西园社区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益食堂西园站点启用,解决老年人“做饭难”问题,并实施西园社区长者安全计划,给社区里34个楼梯安装扶手,提升社区养老服务。“饭菜很好吃,价格很实惠!”11月10日上午,益食堂西园站点开张运营,82岁的梁姨“尝了鲜”,并对提供的丰富菜肴、贴心服务竖起大拇指。
“借助共建单位的资源力量,西园社区各项能力和服务有了新提升,居民凝聚力更强,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更高,生活也更多姿多彩。”说起社区里的变化,西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佐立平感慨道。
(文/图 潘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