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 “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事” 志愿者们在社区举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通讯员 黎健斌 黎君琼
“荧光灯管一根根,废旧电池一袋袋,过期药物不能卖——都有害!”近日,70岁的环市街道老艺人谢斌正与4名文艺宣传志愿者在位于环市街道的工作室内彩排新的三句半节目,原来他们所在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热点,正筹备创作一批分类主题的文艺节目,为接下来在天龙、五福等6个社区的巡回宣传做准备。
据悉,为了深化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蓬江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蓬江区生活垃圾分类办联合社工机构开展垃圾分类督导与宣传服务,涌现了一批像谢斌这样以自己力量投身于垃圾分类宣传的志愿者,为营造绿色蓬江贡献一份力量。
贴近群众
原创作品宣传效果好
谢斌是新世纪皮影戏剧团的创始人,十分热爱文艺创作工作,同时始终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常年结合党和政府的工作热点,带领剧团的志愿者们穿街走巷开展党史故事、反家暴、防疫等主题的宣传。2021年年底,他把目光聚焦到垃圾分类主题。
“把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善事。”谢斌在参观完江门绿源环保有限公司的科普教育基地后说。
经过市理想家社工中心分类知识专项培训后,谢斌的剧团便开始钻研创作起来。“环境清新关系你我他,垃圾可变宝,好习惯,分类放……”近日,一首以《渔歌晚唱》为乐的新填词歌曲《垃圾分类新时尚》正式亮相,观众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原创作品宣传分类知识教育,活动效果非常好。
“后续我们还将开发垃圾分类主题的皮影戏剧目,用非遗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去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谢斌满怀期待地说。
结对共建
“党建红”助力“时尚绿”
据悉,为进一步弘扬垃圾分类新时尚,理想家社工中心今年8月起进驻蓬江区天龙等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社区,多种形式撬动辖内的“红色资源”,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先后开展专题培训、实地调研、入户宣传和科普宣传系列活动近50场,市生态环境局党支部、五邑大学校内多个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纷纷参与其中。
在活动中,志愿者身穿红色志愿马甲,手把手带领居民注册蓬江分类小程序,面对面教导老人孩子学习分类知识。部分党员志愿者和中心社工组队进商入户宣教,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小手拉大手
小小志愿者发挥大作用
“婆婆您好,我们是垃圾分类宣传的志愿者,您家里做好分类了吗?”每逢假期或者周末,很多小小志愿者在社工的带领下,通过走访观察、文明清洁、手工变废为宝和协助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天龙社区的亲子志愿者张女士说:“孩子觉得垃圾分类活动很有趣,非常愿意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除了参与活动以外,社工给小小志愿者们布置了任务,即做家庭分类督导员,把好自己家的分类质量关。“小孩会较真,有次把塑料瓶饮料罐从厨房的垃圾中挑出来,弄得厨余垃圾撒了一地,让大人们哭笑不得。”张女士说。一段时间下来,家长受小朋友们的热情感染,成为垃圾分类的主要践行者。
“虽然有的居民对垃圾分类不理解,嫌麻烦,不配合,但是群众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必须坚持不懈地宣传,培育一批分类志愿者,发挥好先锋模范和带动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影响更多群众关注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理想家社工中心负责人林嘉超说。
林嘉超表示,接下来在市分类办和区分类办的指导下,将在试点社区探索构建由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等组成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模式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