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任佳燕
通讯员 黄秀华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人大代表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54名驻蓬江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进商圈、访企业、找症结、提建议,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一线调研共探发展路径
“作为蓬江区首个集中展示江门五邑各地历史、美食等特色文化的街区,目前这里的商业氛围如何?”“街区业态布局是否合理?”“商铺有没有融入侨乡文化元素?”……带着这些问题,代表们沿着蓬江万达广场五邑老街的骑楼廊道,实地察看商铺经营状况,问需于企,问计于民,全面摸清五邑老街发展底数和运营情况。
知名度高了,各业态旺了,街区才能“出圈”。代表们认为,在街区改造中,既要保留历史文脉,又要创新表现形式,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烟火气与文艺范交织中重获新生。代表们就地讨论,提出要深挖侨乡文化内涵,打造街区专属“街BA”赛事、非遗市集等IP活动,同时,加强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出Citywalk路线,吸引游客打卡消费;要优化业态布局,对空置商铺及时重新规划,引入更多特色业态,提升消费体验;要完善停车、照明等配套设施,创新营销方式,利用抖音等线上平台扩大街区影响力,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在北新嘉宝莉涂料集团展示大厅里,代表们认真听取企业发展规划、技术革新等情况介绍,深入了解生产流程和技术创新成果。代表们在对“全域引擎”系统应用、“嘉宝莉焕新家”旧改品牌运营模式表示赞赏之余,还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制造路径、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方面与企业负责人探讨交流,共探发展路径。“借助央企平台优势深化战略合作,推动高性能环保涂料产品纳入央企集采目录,拓展一线城市重大基建项目与城市更新工程。”“将绿色建材解决方案全面导入超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等高端应用场景,助力民族涂料品牌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标准输出的跨越式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上下游标准一体化建设。”……代表们频频亮出“高言值”、贡献“金点子”,共商如何让企业既转型升级又创收增效。
围绕痛点难点提出真知灼见
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让消费市场“暖”起来,企业发展起来,促进消费“主引擎”释放强劲动力?在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座谈会上,面对商家代表谈到的“消费力持续疲软”“竞争成本双重挤压”等痛点难点,与会代表集思广益,纷纷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聊到激发消费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崔岩建议:“要充分挖掘咖啡文化节、‘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农业优品等特色资源,策划更具本土特色的主题消费活动;发挥好江门市博物馆作为全国一级博物馆的优势和带动作用,探索‘博物馆+商圈’联动模式,促进客流共享;加强与五邑大学合作,举办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科技体验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提升商圈活力。”
谈起拓展消费群体,市人大代表李静染表示:“希望引入健康养生、文化休闲等银发产业,增设适老化设施,丰富服务业消费场景。”热议发展多元业态,梁汉文、吕伟波、廖雪平等市人大代表建议,“完善商圈交通连接,增设商圈导览屏、示意图等导览设施,搭建连廊实现商圈内各商业综合体无缝衔接,提升消费者步行体验”“鼓励餐饮、文创、零售等不同业态商家抱团发展,做强融合消费能级”“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延长商圈营业时间,打造特色夜市等夜间消费新亮点”……这些建议里,有对商圈发展的细致规划,有对消费需求的贴心考量,有对实体经营的长远打算,更有对整合资源的创新思考。
“人大代表就是要替群众把心声说出来,替商圈、企业把发展路子想明白。”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人大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聚焦现代化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凝聚共识,着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履职工作实际成效,切实为推动江门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