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上巷村村民在制作凉瓜月饼。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任佳燕 刘淑君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首日,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的富民工坊里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揉面、包馅、刷油、烘烤、装箱,动作娴熟流畅。不到一小时,数盒印有“上巷”标识的月饼便整装待发,其中凉瓜、凤眼果等特色口味更是成为游客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月饼的核心原料是咱们杜阮本地产的凉瓜,从月饼皮制作到搓粉打模,全靠手工完成,虽然耗时耗力,但口感和风味都格外地道。”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笑着介绍,“从一个月前开售到现在,已经卖了超过2000盒,既有企业、单位批量订购,也有游客慕名来买,销量比去年整整翻了一倍!”
这一盒盒热销的凉瓜月饼,正是上巷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村以“凉瓜IP”为核心,打造“农文旅”三链融合的乡村运营新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2年至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20万元提升至602万元,斩获“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12项省级荣誉。
小小凉瓜串起“金纽带”
走进上巷村,凉瓜元素随处可见——凉瓜造型的路灯、印着凉瓜图案的文化墙、包装精美的凉瓜衍生品……这个曾经靠“零散种瓜”谋生的村庄,如今已把小小的凉瓜,做成了串起农业、加工业、文旅业的“金纽带”。
过去,上巷村的凉瓜种植是典型的“农户单打独斗”:地块零散如“满天星”,品种不统一,技术无标准,收成看天气,售价看市场,农户收益极不稳定。为打破这一困境,村里创新推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四方抱团”机制,以“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标准,为凉瓜种植装上“导航仪”。
如今,上巷村的凉瓜产业实现了“规模、价值、品质”三重突破:种植户从26户增至100余户,种植面积从零散地块扩展到135亩,更辐射周边形成650亩的“凉瓜产业带”,年产量突破100万公斤;市场单价从10元/公斤涨至32元/公斤,涨幅达220%,种植户亩均纯收入增加8000元;依托“杜阮凉瓜产业专家工作站”,深化与省、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从种植到采收的全流程标准化品质保障体系,让“杜阮凉瓜”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IP”。
“不能只盯着新鲜凉瓜卖,要把凉瓜的价值留在村里。”抱着这样的思路,上巷村成立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建成1800平方米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推动凉瓜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型。如今,上巷村的凉瓜产品矩阵已覆盖食品、美妆两大领域:成功开发凉瓜面膜、凉瓜饼干、凉瓜凉茶、凉瓜预制菜等60余种产品,实现“从1到60”的品类突破;2024年加工厂年产值超80万元,让“小凉瓜”成为“大产业”。强村公司成立至今,已为村集体创收近100万元,乡村产业的“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现在我们村的农田,成了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村民们的骄傲,源于上巷村围绕凉瓜打造的“观光-采摘-研学-美食”全场景体验链——推出“杜阮凉瓜研学之旅”“凤眼果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开发凉瓜种植、凉瓜美食制作等互动课程,年均开展80余场研学活动,年收入达20万元,实现“农区变景区、劳作变体验”;引入凉瓜主题餐厅等30家特色食店,冰镇凉瓜、凉瓜排骨汤等招牌菜吸引四方食客;绘制乡村美食旅游地图,打造“彩虹道”餐饮一条街,引导游客“逛吃不停”,让“吃凉瓜”成为上巷村的文旅标签。
外援团队与本土力量组成“双引擎”
行走在上巷村,昔日闲置的农房正悄然换新颜。黄梅芳介绍:“我们通过盘活这片闲置房屋打造特色茶馆,预计10月中旬就能开业,又能为村里添个新亮点。”
近年来,上巷村持续“唤醒”闲置农房、低效用地这些“沉睡的宝藏”,通过“村集体+强村公司+社会运营+农民”四方合作模式,让资源“活”起来、村民“富”起来。如今,村民闲置物业利用率已从30%跃升至85%,参与资源盘活的村民月均增收超1.5万元。同时,构建“凉瓜加工工坊+富民汤馆+乡村茶空间”的业态组合体系,打造“日间消费+夜间体验”的全时段消费场景。
为让“杜阮凉瓜”走出江门、走向全国,上巷村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线上打造“上巷村”新媒体矩阵,推动凉瓜及加工产品线上销量占比提升至35%;线下在富民工坊开设“杜阮凉瓜”专柜12个,构建“体验店+自提点”销售网络,2024年通过专业运营带动产业综合收入增长28%。
一边请来“外援”搭框架,一边激活“内生”强动力,上巷村把“引才、育才、用才”作为核心,让本土力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依托“三下乡”平台吸引15名大学生返乡创业,组建“直播带货、文创设计、研学服务”三支本地化团队,直播团队年均直播60余场,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50万元。同时,吸引返乡创业大学生担任“乡村CEO”,主导品牌化运营,设计“上巷之家”凉瓜卡通形象,开发凉瓜主题衍生品,年研发新品10余款;通过技能培训让村民变身“乡村导游”“美食老师”“文化讲解员”,年均服务研学游客4000余人次,目前已有30余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
从“种瓜卖瓜”到“农文旅”三链融合,小小的凉瓜不仅改变了一个村庄的面貌,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上巷路径”。“接下来,随着更多业态的落地、更多年轻人才的回归,上巷村还将继续做深做实‘凉瓜IP’,走好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黄梅芳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