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清扫队”的队员们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对村内杂物进行彻底的清运处置。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刘淑君 邓少军
“大家搭把手,把这堆垃圾搬上清运车!”近日,在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上直坊近圣里,一群头戴帽子、臂戴袖套的“大妈”正忙着清理冷巷墙角的杂物、拔除路边杂草。她们熟练地挥舞着扫帚、铁锹,成为荷塘镇“拔钉”攻坚灭蚊行动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这支由村民自发组建的“大妈清扫队”,平均年龄超过50岁,其中逾七成队员为退休或赋闲在家的中老年女性。凭借对村情民意的熟稔以及特有的亲和力,她们不仅用双手清理了一处处卫生死角,更以“接地气”的方式带动村民主动参与,成功将环境整治从“政府主导、专人负责”转变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分工协作“拔钉子”
“这已经是今早清扫的第5个点位了!”今年58岁的“大妈清扫队”队长张引好抹了抹汗,笑着向记者介绍。自荷塘镇启动“拔钉”攻坚灭蚊行动以来,这支队伍从最初的10余人迅速壮大至60多人,不少“大妈”主动放弃跳广场舞、带孙子的闲暇时间,到村委会认领责任区域。
每天上午7时,队员们准时在村委会集合,领取清淤铲、高压水枪、垃圾袋等工具后,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分组行动。
在近圣里的一处闲置民房内,记者看到,原本堆满废弃垃圾、藤蔓爬满墙面的杂乱院落,经过张引好和姐妹们一上午的清理,已经基本恢复干净整洁。张引好说:“我们和志愿者一起,先清杂、再冲洗、最后消杀,最终合力把这个‘钉子户’拿下。”
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张引好坦言:“村里环境搞好了,家人健康就多一份保障。我退休了也没事干,现在和姐妹们一起为村里出一份力,心里特别踏实。”她还特意提到,连日来,市、区、镇派来的志愿者也非常辛苦,“快到凌晨了还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真的很感谢他们”。
如今,篁湾村越来越多曾经的“卫生黑点”悄然蝶变。截至9月30日,全村累计清理空置屋和园地81处,冲洗冷巷361条,清运各类杂物垃圾达1400吨。
邻里携手筑防线
除了清杂除乱,“大妈清扫队”还主动承担起入户宣传的重任。45岁的全职主妇周转是队里的“年轻力量”,她不仅积极参与清扫工作,还经常带着防蚊宣传册走村串巷,用一口地道的本地方言向村民普及防蚊知识,“近10天来微信步数每天都超2万步”。
“看到大姐们都出来当志愿者,我也想加入。”周转告诉记者,她每天一有空就会到村委会报到,跟着大伙一起走村入户。“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篁湾人,和街坊邻居都很熟,上门宣传时大家都愿意听。”
“大妈”们的实际行动,如春风化雨般带动了全村村民共同参与、共筑防线。如今,不少村民会主动清理自家院落、阳台的积水容器,遇到邻居外出不在家,还会帮忙清理门前杂物。
攻坚行动显成效
“‘大妈清扫队’是我们村环境整治的‘活纽带’和‘主力军’。”篁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春说,她们不仅亲力亲为参与“拔钉”行动,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防蚊知识和环保理念传递到家家户户,既推动了攻坚行动的顺利开展,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据了解,自荷塘镇“拔钉”攻坚灭蚊行动启动以来,篁湾村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220人的专业队伍,同时募集“大妈清扫队”等人员超60人,形成了“专业队伍+群众力量”的强大合力。
在具体工作中,篁湾村采取“环境整治+科学消杀”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组织人员对全村冷巷、闲置房屋、沟渠池塘等蚊虫易孳生区域进行拉网式清理;另一方面,安排专业消杀人员在冷巷、下水道、绿化带等位置投放杀虫颗粒,悬挂杀虫颗粒吊药包,实现全村重点区域全覆盖。此外,工作人员还走访1342户家庭,发放防蚊宣传资料3100余份,派发灭蚊烟片超1800份。
经过持续攻坚,篁湾村的蚊虫密度较此前下降明显,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