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博物馆对台城东坑村挖出的一段涵管进行鉴定,认定为当年新宁铁路的道路管涵,计划收藏在市博物馆进行展示。
管涵发现者黄浩东告诉记者,他负责台城东坑圩接到改造路面和更换管涵的工程。去年年底,在旧管涵挖出来后,他和朋友们发现这段管涵似乎与众不同。
这段管涵长4.13米、口径0.93、重量2吨,上面锈迹斑斑,多处残存英文字母铸痕。经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这段管涵是当年新宁铁路下水管涵。虽然经过100多年,管涵仍然正常使用。对于积极移交管涵的发现者黄浩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给予荣誉表彰。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将把管涵收藏在市博物馆,让广大群众参观。
根据1928年《广东建设公报》中的《新宁铁路工程状况调查表》记录,新宁铁路有大小涵洞四百二十九个,用洋灰造者,约占半数,其余均为铁制。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冯浩然表示,铁路涵洞是当年铁路施工方在铁路路基下的排水孔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铁路的下面流过,以免路基阻碍水流,妨碍村民农业灌溉。东坑路是基于铁路原路基走向而修建的公路。铁路虽然被拆毁,但原有的铁管涵依然被利用,仅是上部被铺上水泥路面,因此得以较好地保存。
新宁铁路,是我市旅美华侨陈宜禧于清光绪年间主持建造的一条铁路,主要路线是北街至斗山,次要路线宁城至白沙,其中在台城东坑圩设置东坑站。这次在台城东坑挖出的管涵,在市博物馆经过除锈、防锈等处理和铭文的研究后,将与相关市民捐赠给市博物馆的铁轨等搭配在一起进行配套场景设计,以直观地向市民展现最真实的新宁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