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提出,突出各海湾、海岛特色,构建“一轴一带两湾两岛”的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 “一轴”:中部海洋经济拓展轴 沿中部贯穿台山市南北,向北贯通江门都市核心区中的开平,南接大广海湾核心区,对接川岛。 “一带”:南部沿海经济带 向东对接银湖湾滨海新区,向西对接省沿海经济带西段,为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湾”:广海湾、镇海湾 广海湾加快深水港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绿色石化、现代物流等产业。 镇海湾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渔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功能食品业等新兴产业。 那琴半岛重点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打造高端滨海休闲度假区。 “两岛”:上川岛、下川岛 打造粤港澳最佳滨海旅游目的地。 打造成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规划建设远洋渔业基地。 打造成江门市向海洋拓展的重要基地。 打造临港经济产业带 《纲要》提出,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海洋产业规模,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重大合作发展示范区。 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碳汇海水养殖,创建川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提升远洋渔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打造珠江口西岸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大力推动广海渔港、横山渔港、沙堤渔港升级改造为国家一级渔港。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国际物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构建大湾区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 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海旅游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滨海旅游目的地。 做强滨海新能源产业,构建滨海能源产业体系。 积极培育海洋生物产业,构建广海湾生物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集海洋生物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一体的先进园区。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 打造广海湾临港经济产业带。 推动黄茅海跨海通道加快建成,谋划打造万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建设远洋渔业海外基地。 大力实施海洋综合治理 《纲要》提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海洋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 强化“数字海洋”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海洋环境监测网。 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加强滨海岸线保护修复,积极实施美丽海岸工程。 加快镇海湾红树林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 加强上川岛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镇海湾海岛周边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等海岛及周边自然保护区建设。 科学划定无居民海岛主体功能,有序推进对列入国家海岛开发名录的无居民海岛的适度开发。 建立海洋天气与陆地天气预报沟通协调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海洋灾害应对合作。 构筑高标准的海堤防灾体系,增强台风、风暴潮、海浪防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