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第八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提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力构筑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强化资源共享、空间共用、互联互通、协同高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三纵三横三铁三港”立体交通格局
▲“三纵三横三铁三港”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图
《纲要》提出,完善互联互通大网络,扩大区域交通体系辐射力,构建全市“三纵三横三铁三港”一体化的立体交通格局,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区“156090交通圈”。
三纵:新台高速、国道G240、广台高速。 三横:中开高速、斗恩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 三铁:深茂铁路、鹤台铁路、沿海高铁(珠斗城际及西延线)。 三港:广海湾铁路港、广海湾深水港、台山通用机场空港。 高标准建设台山通用机场 加快推进台山通用机场前期工作,争取2022年底前动工建设并尽快投产运营。 谋划发展空港经济区,构建全产业链的航空产业体系,将斗山打造成为时尚、活力、复合和生态的航空小镇。 ▲台山通用机场效果图 积极完善立体轨道交通网 争取将鹤山至台山铁路台山段纳入省级规划,形成市域快速轨道走廊。 推动沿海高铁(珠斗城际及西延线)、广珠铁路广海湾支线路线研究、站场预留等谋划工作。 形成由深茂铁路、鹤山至台山铁路、沿海高铁构建的全市“三铁”铁路线网主骨架,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加快构建“三纵三横”高快速公路网 加快构建以新台高速、国道G240、广台高速为“三纵”,以中开高速、斗恩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为“三横”的高速公路路网。 推进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斗门至恩平高速公路台山段前期工作,争取“十四五”末开工建设。 完成新台高速工业新城互通新建工程,推进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沙栏互通、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川岛互通改扩建工程。 完成台山至开平快速路及龙山支线、争取省道S273开平水口至台山大江段(陈宜禧北延线)工程开工建设。 加快推进四九至水步新建公路(大冲线)、省道S386赤溪至都斛公路、县道X810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东出口至田头公路、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至都斛公路等项目建设,争取我市全域均能15分钟上高速。 至2025年,实现全市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15公里,国省道里程突破60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突破2435公里。 建设便捷畅通主干公路网 推动国省干线优化升级。重点实施国道G240台山大江至那金段、那金至广海段改扩建、端芬至广海段路面改造,省道S273高铜线水步大道至东郊路段改扩建,省道S274台城新盛至冲蒌段改扩建,加快推进南环线、钦头至黄茅田公路工程建设,改建省道S367冲恩线三合段,谋划建设三夹海大桥。落实《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重点加强全域旅游道路改造项目建设。 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提升。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全市20人以上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底化,稳步提升农村公路网络等级和覆盖程度。 推进港口基础设施扩能升级 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港口建设,实施广海港二期工程(鱼塘港码头)、广海湾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广海湾LNG接收站码头、国能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码头对外开放改扩建、山咀码头及防波堤扩建工程等重点港航建设项目。 把广海湾港区打造为江门港的主体港区和珠江西岸重要的综合性港区,西江干线至珠江口港口群的高质量黄金水道。 “十四五”期间,新建码头泊位26个,改造泊位3个。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高质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编制5G基站建设规划,到2025年底,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 提升水利能源气象保障支撑能力 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防灾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利信息化等工程。 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发电,积极开展海上风电、氢能、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研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