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端芬镇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全面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端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实交通基础。陈方欢 摄
古色古香的海口埠骑楼。梅雅宁 摄。
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滨海松苑。
“欢迎大家来滨海松苑参观学习!请听我说说当年滨海总队的故事。”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位于端芬镇的滨海松苑成了不少党员干部的“打卡点”。党员干部们通过现场的学习,感受风起云涌的战争岁月,在学思践悟中,激发干事热情。百年壮阔,奋楫前行;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历经岁月的沉淀,燃起的红色星火,成了端芬镇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端芬镇以“幸福端芬、美丽端芬、平安端芬”为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三园四中心”建设,镇村面貌焕然一新,镇域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与全镇人民共同谱写了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A 促发展
砥砺前行迸活力
端芬的“十三五”成绩单是一道道亮眼的“战绩”:202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48亿元,比2015年增长21.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797万元,比2015年增长51.28%;农业生产总值达6.83亿元,比2015年增长70%。
近年来,这片红色土地,铆足干劲,跑出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引进海大集团江门容川、远宏集团、江联米业、美固建材、德高五金等重点项目,日升餐厨、龙板科技等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园区优化提升,持续盘活龙山、凤山工业园存量低效用地,5年来盘活土地约21万平方米,盘活厂房约2.58万平方米;鳗鱼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养殖、加工、出口一条龙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出口量持续增加,2020年实现鳗鱼产品在本地出口超8600万元。
B 展变化
党建引领创亮点
“欢迎大家来到海口埠银信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大家看到的银信都是当年台山华侨从国外寄回来的。这些银信寄托着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怀。”穿上红马甲,带上亲切的笑容,这是由台山市端芬镇青年干部组成的红色讲解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为了让游客更深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端芬镇组织青年干部参加红色讲解员培训,组建“镇—村—校”三级红色讲解员队伍并陆续“上岗”,累计接待参观学习4.8万人次。
红色讲解员队伍的创建是端芬镇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的缩影。近年来,端芬镇坚持阵地建设,创建特色亮点,提升党建水平,激发党建活力,将党的政策送至基层,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基层治理水平新突破。端芬镇为盘活“红色+旅游”资源,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升级改造滨海松苑,获评江门市第三批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投入近400多万元打造多级党建阵地,完成镇级党校和党群服务中心,在东宁里建设全镇首个村小组党员活动室,在梅家大院打造党群服务站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组织向党组织半年报告制度,解决村内事务176项、群众问题84个;隆文等4个村党组织创建为江门市“三个三”基层党建示范点;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党委班子成员“1对2”、其他党员“1对1”帮扶困难家庭行动,帮助70名贫困人员稳定就业。
C 新面貌
乡村环境出新彩
说起端芬,不得不提这里的银信。镇内的海口埠曾是台山乃至五邑地区先侨出海谋生的重要口岸,银号有十多家,银信业一度十分发达。面对这一独特而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近年来,端芬镇按照银信文化生态旅游小镇的建设规划,围绕以世界记忆名录银信文化为代表的侨乡文化资源,加强银信侨批档案、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活化,努力推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刷亮银信文化名片。据统计,该镇先后投入3700多万元,将海口埠打造为集银信纪念广场、银信博物馆、古码头、文化古街、排球场等文、体、旅、商、住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并陆续举办了南粤古驿道健走马拉松、“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阅读公益行台山专场(海口埠)等活动,实现体育赛事、教学实践与文化之旅的高度融合,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展现美丽乡村变化的窗口,在端芬岂止海口埠一处。绿意盎然、花草飘香,是投入500万元升级改造的凤山公园;气势壮观、古色古香,是不断绽放魅力的梅家大院;中西合璧、典雅质朴、整齐划一,是岭南民居的典型代表东宁里……
端芬镇坚持典型示范、片区带动、全域提升,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发展、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和先进村,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线、由局部到全域的提升,将一个个“盆景”连成一道道“风景”。近年来,该镇发动海内外乡亲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助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海阳东宁村、西廓龙华村、那泰朝阳村、塘头双潮村等一批精品村、特色村。
此外,端芬镇还大力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该镇投入2275万元整治端芬河、大同河11.74公里河道,建设护岸5.67公里,新建人行便道、岸顶景观绿道4.68公里;投入2040万元,在庙边、西泽、莲湖、墩寨四个村委会,铺设总长91公里自来水管道,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5吨,清理村内沟渠52公里,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1476人次;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17间,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四小园”试点建设,鼓励村民对房前屋后、空地闲地进行再利用,优化农村禽畜圈养,促进村庄美化绿化。
D 强作为
民生实事见成效
夏日里,吹着空调送来的习习凉风,居住在端芬镇医养融合中心的老人,品尝着护工送来的营养午餐。这是端芬镇医养融合中心日常的一幕。面对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近年来,端芬镇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端芬镇卫生院托管端芬镇敬老院,以“两院一体”为基础,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探索“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打造台山首个镇级医养融合中心,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2020年,该中心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端芬镇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该镇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夯实安全防范工作基础,在镇主要街道、路口、市场、学校周边以及80%自然村安装视频监控,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大力开展路灯工程,照亮群众回家路,实现辖区省道以上道路路灯全覆盖;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推进圩镇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更换镇内主要供水管道;在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基础上,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端芬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绘出多彩幸福民生画卷。
文/图 陈素敏 端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