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健康台山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提升卫健服务水平 守护群众健康安全
台山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拥有300张床位的10层高新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当地就医环境。
黄颖荷于去年顺利成为医学博士,她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技能。
台山市全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图为家庭医生黄凤兰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
近年来,台山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台山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手术室里,医生正为病人进行心脏介入手术。
越来越多群众选择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缓解身体不适。
“技术好、疗效佳,台山的医疗技术真不错!”近期,台山市海宴镇居民雷先生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了一次微创手术。之前,雷先生一度考虑去上级医院,后来,经过详细了解,他对台山本地医疗机构的技术有了信心,选择到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如今,身体恢复良好的雷先生为台山医护人员点赞。
群众的口碑是最高的赞誉,要赢得赞誉,非一日之功。
过去五年,台山市深入推进健康台山建设,强基建、引人才、优服务、精改革,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台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步向前。
A 破看病之难
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
日前,台山市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开展了首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宽敞明亮的手术室里,在台山市人民医院医疗专家的下沉帮扶下,手术仅耗时约1个小时,就为一名80岁患者解除了前列腺增生的困扰。
过去,像汶村镇这样的乡镇地区还无法开展前列腺电切手术。汶村镇位于台山市西南部,距城区1个小时车程,当地医疗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也与城区有一定差距,群众看病难。近年来,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工作逐步推进——2018年8月,拥有300张床位的10层新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配备了台山乡镇地区第一台CT;2020年10月,急诊综合楼投入使用。在台山市人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帮扶带教下,汶村镇中心卫生院设立了外科联合病房,医疗水平、医疗环境、服务能力得到综合提升。越来越多周边乡镇的群众选择到汶村镇中心卫生院看病。去年,该院实现门诊量226985人次、住院7114人次,开展手术266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台山市的医疗硬件设施难以满足群众,特别是乡镇群众日益增长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对此,台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五年来,18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及“五个一”设备配置、277家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基层医疗项目逐步完工并投入使用。
基层医疗硬件设施完成升级建设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要让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基层群众,还需要医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去年起,台山市以建设“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整合全市医疗资源,组建以台山市人民医院、台山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两大医共体,形成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选派挂职副院长,下派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一年多来,台山市医共体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持续下沉基层。在牵头医院的帮扶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城乡居民“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今年,台山市端芬镇卫生院、广海镇中心卫生院、台城街道卫生院、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入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优质服务基层行”表扬名单。
今年第一季度,台山市县域内住院率达90.2%,在全省57个县中位居第十。如今,台山市已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B 守生命之舟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在学习期间,我得到了组织、卫健等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做到了科研和临床兼顾,创建了牙修复创新工作室,在口腔材料科研方面取得成果,并于2020年6月顺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台山市妇幼保健院院长黄颖荷说。她是江门市名医,也是台山市医疗领域的拔尖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她注重把所学知识转化提升为服务群众的技能。台山市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台山市口腔病防治中心职能,以该院为平台,黄颖荷带领团队重点管理和检测妇幼等人群,定期对41家市级幼儿园开展儿童预防保健工作。近两年,完成儿童口腔检查约2.6万人次,为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预防保健计划。
医护人员是建设健康台山的主力军,名医、名中医更是中坚力量。目前,台山市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1人次,岭南名医1人次,江门市名医名中医3人次,江门市基层名医4人次,台山市名医23人次、名中医6人次。他们心系群众,在专业领域积极进取,主动承担诊治危重疑难病人任务,积极开展医疗技术项目科研,以精湛医术、仁爱之心,为群众生命安全护航。例如,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江门市名中医张福顺研创了子午流注142530针法掌诀推算应用,解决了临床应用难题;台山市名医关志广开创了台山市首家有独立病房的烧伤整形外科,3年来平均每年医治住院病人1800多例、门诊病人2.1万人次;台山市名医容英旋开展CT引导下手足多汗症的射频治疗等技术,填补了台山、江门市的部分技术空白;台山市名医梁慕琼在台山率先开展儿童支纤镜诊疗技术,提升儿童呼吸专科的肺部疾病诊治水平……
近年来,台山市以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着力点,紧抓医疗人才引进、培养工作,持续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首席专家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上岗退费等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台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得到不断夯实,目前,台山医疗系统有高级职称414人、中级职称696人,本科以上学历有1896人。
其中,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是近年来台山市大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荒”的一个重点项目。2019年起,台山开始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五年行动计划,争取用5年时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输送500名优质医疗卫生人才,改善人才学历结构。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在校读书,每年可获2万元补助,毕业后由台山市卫生健康局按照相关程序,聘用到当地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直接纳入编制管理。2019年至今,台山市累计签约定向培养医学生149名。
C 解群众之忧
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在台山市农村地区,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身穿工作服,手拿医疗箱入户,他们就是基层家庭医生。
近年来,台山市全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逐步实现贫困人口、计生特殊家庭成员签约服务全覆盖。家庭医生除了为签约对象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全科诊疗、健康追踪管理等基础服务外,还定期向行动不便的签约对象提供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让群众在家也能享受医疗服务。“我已经在基层工作了30年,对这里的群众有深厚的感情。群众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和骄傲。”台山市四九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科科长黄凤兰说。她说,随着上门探访次数的增加,老年人对家庭医生越来越信任,他们听从医嘱、按时吃药,很多老人的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台山市注重开展特色中医药诊疗服务。目前,台山共有4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江门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有1个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台山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超4成,18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村卫生站也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为保障中医馆的诊疗质量,让基层群众享受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台山市每年定期举办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骨干培训班,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和“乡医”接受培训。针灸、刮痧、贴敷、拔罐、药物熏蒸……越来越多群众选择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缓解身体不适。
台山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逐年提升。据统计,台山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16年的78.07岁提高到2020年的79.0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8%,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台山市获评“广东省健康促进县(市、区)”。
D 筑守护之墙
医护人员奋战抗击疫情一线
“8月起,我跟随流动疫苗接种车到台山市的偏远乡镇,为居家老人、行动不便的群众接种疫苗。虽然辛苦,但我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义不容辞!”台山市中医院主管护师颜晓雁说。她是去年台山市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之一,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今年,她又积极参与支援江海区大规模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隔离酒店感控督导等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台山市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与病魔战斗、与死神赛跑——有的踊跃参与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的一线工作;有的主动请战,奔赴湖北战“疫”最前沿;有的忙于在农村社区随访,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道防线……2020年2月16日以来,台山市连续保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20年,台山市卫生健康局被评为“江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台山卫健系统1人次获评“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3人次获评“江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台山市丝毫没有松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27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实现单日最大接种能力达4.5万剂次;启用4间PCR实验室,实现单日最大核酸检测量达6750份;4家发热门诊投入运营,发热诊室实现17个镇(街)全覆盖。
台山市人民医院医务股副股长马芬芳从医已有26年,开展医务管理工作也逾10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中,作为“隐身幕后”的医务管理者,从物资、人员安排,到具体科室的督导整改,马芬芳的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完成日常门诊工作后,开会商讨有关事项,之后再处理医务管理工作,一天下来,经常要忙到三更半夜。但是,只有完成了当天的工作,我才能安心休息,因为现在正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马芬芳说。
文/图 陈素敏 台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