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通运行以来,江湛铁路台山站年均发送量达5万人次。 陈方欢 摄
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下穿江湛铁路。
一条美丽的农村公路助力海宴镇打造特色小镇。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台开快速路将于今年内建成。
“高铁改变生活。坐上‘复兴号’,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回到湛江,真是方便又快捷。”刚刚过去的假期里,在台山市生活、工作的湛江人郭兴坐上G6045次列车,跨越360公里回到老家。而此前,因路途遥远、堵车严重,郭兴回家要十多个小时。
当说走就走成为日常,朝发夕至都显得太慢。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越织越密的交通路网,让台山人的出行发生了变化。
过去五年,台山市投入129.16亿元打好“交通大会战”。江湛铁路通车、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建成通车、台开快速路基本完工、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面开工建设、新(改)省县乡道220公里……台山交通事业飞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强劲引擎。
百舸争流,奋进争先;实干担当,勇创新局,正处于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战略历史机遇期的台山,扛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重大使命,在未来五年,将围绕“大交通”战略,科学规划、统筹部署,以交通先行引领城市发展,打造“三纵三横三铁三港”(“三纵”即新台高速公路、国道G240、广台高速公路,“三横”即中开高速公路、斗恩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黄茅海跨海通道’,“三铁”即江湛铁路、鹤台铁路、沿海高铁,“三港”即台山通用机场空港、广海湾深水港、广海湾铁路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入大湾区建设。
A 大建设
强筋壮骨筑根基
“2020年6月,项目正式开工。同年10月,我们用120天完成了10.5公里的钢栈桥先行标施工。2021年5月27日,我们用145天完成了黄茅海大桥102根桩基浇筑。我们建设者用‘黄茅海’精神和‘黄茅海’品牌刷新了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工程基础施工的新速度。”黄茅海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成为夏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回顾过去一年,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联合党委委员马祥伟如此总结这一交通大项目的最新进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对交通基础项目的巨大需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三五”期间,一个个交通大项目在台山大地上次第开花。
2018年7月1日,江湛铁路台山段正式通车。从无到有,33.2公里长的铁路营运里程,意味着台山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自投入运营以来,江湛铁路台山站年均发送量达5万人次。
2021年1月29日,中开高速公路台山段建成通车。24.3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对内串联了台山市大江、水步、台城、白沙4个镇(街),对外联系了新会区、开平市、恩平市,为完善台山高速路网锦上添花。
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台山市积极推进台山通用机场项目规划建设,完成了机场选址和航行分析报告,加快推进鱼塘港码头续建工程、广海湾作业区进港航道、防波堤、LNG码头和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等建设。据统计,五年来,台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29.16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5倍。
如今,铁路、高快速路、国省道干线、县乡公路及重要联系道路、港口航道、枢纽站场建设加速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台山市“三纵三横”高快速干线路网雏形已现。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综合规划所所长叶瑞云认为,近年来,台山市交通大项目的动工、完工,有效推动了台山市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产业互动互补、经贸融合发展,大大增强了台山市的区位优势。
道路通,百业兴。滚滚的车流、人流随着路网进入台山市,为台山市民打开了通往幸福的大门,为当地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江门恒建电力有限公司在台山工业新城投资建设的分布式综合能源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该项目距离中开高速公路大江出入口不到10分钟车程,项目经理陈璁对便捷交通带来的红利感受最为真切:“新高速让我们的材料运输、员工往来有了新选择,走中开高速公路更快更方便,节省时间就是节省成本。”
赤溪镇磅礴村位于黄茅海旁,每天,村民贺佑新都看着大量施工车辆和人员不断出入该村,他对未来有着无限期待:“未来有了黄茅海跨海通道,我们村和珠海的距离就缩短为20分钟车程,到时候,经济也能发展起来!”
B 大改造
打造乡村新形象
走进海宴镇五丰村,感受到的,是农村的新面貌。铺设了沥青的宽阔道路两旁,种着别具地域风情的东南亚植物。一条美丽农村公路,带动了一个特色小镇发展。
“你看,这是我们种植的斑斓叶、咖喱、薄荷等东南亚特色香料。”黄拥军是海宴镇土生土长的归侨,改革开放后,他曾外出创业,随着家乡路网的不断完善、区位优势的增强,看到商机的他选择回乡创业。
“交通大动脉”被迅速打通后,农村地区的“毛细血管”也亟待疏通。
对此,台山市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载体,全力打好“建、养、管、运”协调发展组合拳。“十三五”以来,台山市累计投入3.79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10公里,改造危桥24座,直接受益群众达35万人。如今,台山市实现了通1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底化100%、革命老区20户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底化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村村通班车100%“四个百分百”,形成了与“三纵三横”公路主干线有效连接,覆盖市、镇、建制村及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的互联、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修好路,更要养好路。近年来,台山市先后印发《台山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农村公路两侧垃圾桶设置位置平面方案》《台山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试行)》等,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推动落实“路长制”,不断提高公路的养护水平。
“路干净了、好走了,村民出行也安全了。”台山市水步镇大岭村党支部书记林卓波是一名村级路长,他负责的是乡道Y378父母亭—大岭段。这条长约2公里的乡道是当地村民的主要出入道路,往来车辆、人员较多。林卓波每天都要对乡道进行巡查,检查道路两侧是否有违章建筑,是否存在放养家畜、卫生保洁等问题,确保及时处理。
C 大提升
提档升级扩路网
“白天欣赏绿色‘美丽廊道’,夜晚‘美丽路灯’伴我归家,真是一路好风景好心情!”林泳翊住在台城街道,工作在四九镇洞美工业园区,省道S273东方桥至四九段是她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2020年初,经过改造后,这段连接台城街道与四九镇的主要道路焕然一新,不仅变宽了,也变靓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通要先行,出行质量的提升让林泳翊的心情也“美美的”。
行驶在全新的凤凰大道西延线,驾车体验同样舒适。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坦开阔,凤凰树、木棉树、小叶紫薇等绿化树木赏心悦目,路灯简洁高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道路图景。凤凰大道西延线是今年“五一”假期前开通的新公路,是江门、台山两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于2020年7月9日开工,经过各参建单位的协调努力,完工时间比计划工期提前10个月。凤凰大道西延线的全线贯通,让进城车辆可直接从广海路口到达新南区,避开城区拥堵路段,大大缩短了通行时间。
建成顺畅的路网,才能搭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走廊”。近年来,台山市陆续完成了国道G240线端芬至广海段、省道S273线东方桥至四九段、凤凰大道西延线等国、省道改扩建项目约130公里,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路况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末,台山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128.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95.2公里/百平方公里。
如今,台山市的交通路网还在不断延伸,一个个项目动工、建设,叩响了未来发展之门。
今年4月,随着礼炮声响起,国道G240线大江至那金段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台山市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启动的首个重大交通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南北贯通台山全境,对构建台山交通主骨架、疏导城区交通、推动沿线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十四五”期间,台山市对交通路网建设有着明确的目标。根据《台山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市要基本建成多向联通的对外运输通道、高质快速的内部交通网络,基本实现城区“156090交通圈”,即各镇(街)15分钟左右上高速公路,60分钟左右通达湾区核心城市,90分钟左右通达珠三角主要枢纽机场,基本形成“外联内畅、服务优质、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接下来,台山市将利用江门市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的契机,汇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驶入全面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快车道”。
文/图 陈素敏 台交宣
(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