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谱写华章 砥砺前行再创荣光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 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播火者——中共党史学科奠基人何干之生平事迹展”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展出。
台城街道组织开展亲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台山市党员干部走进滨海松苑,传承革命精神。
台山市“红色讲堂”宣讲活动走进乡镇,为群众讲述红色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台山市在城乡各地设置建党百年主题景观。
近年来,台山市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使得台山粮食生产实现飞速发展。陈方欢 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台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台山党组织在上世纪20年代建立,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台山人民推翻封建反动统治,抗击日本侵略者,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台山市(县)委领导台山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迎来改革开放春风,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百年征程,几多坎坷。胸怀家国、勇担使命。筑梦前行,不负韶华。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台山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回顾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筚路蓝缕中汲取前行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创造新的荣光。
A 坚持党的领导
台山人民迈向新的历史时期
今年6月23日,“播火者——中共党史学科奠基人何干之生平事迹展”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开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台山市委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举办此次展览,展出200多张历史图片和数十本著述,展现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和中共党史专家何干之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业绩。如此大规模的何干之专题展览,在全国是少见的。
何干之在台山生活20多年,曾在台山一中、昌明学校、育英学校等工作,向学生宣传进步思想,影响了林基路、黄新波、李云扬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何干之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传播教育下,越来越多的台山本地青年,如烈士林基路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洗礼,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抗战爆发后,台山进入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台山人民渴望有共产党的领导,保卫家乡。在抗日游击斗争中诞生、在解放战争中成长壮大,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滨海总队就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滨海总队的前身是台山第三区抗日联防大队,这支革命队伍自1944年从新会西进台山后,在大隆洞建立游击根据地,至1949年7月,发展成为拥有1500多人的革命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滨海总队。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这支革命队伍在台山山区开展武装斗争、在海上进行游击活动、发动群众开仓济贫,让台山人民在黑暗中迎来光明、在压迫中迎来解放。1949年5月24日,南下滨海地区的粤中人民解放军独一团与滨海总队在台山深井胜利会师,和平解放深井圩;5月25日,台山县人民政府在深井圩宣告成立;10月24日,滨海总队进城,台山县人民政府迁址台城;10月28日,台山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全部被歼灭,台山获得全面解放……
自此,台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迈向新的历史时期。
B 推进基础建设
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1949年前的台山,曾有“岁入粮食,仅支半年”的现象。要让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农业发展不可松懈。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要作为大事来抓。
新中国成立后,台山大力兴修水利。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台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67宗,库容6亿立方米,受益面积约43333公顷(65万多亩)。根据《台山古今500年》记载,1958年,建设水库的工地遍布台山各地。工程技术人员、水利干部和机关干部驻扎工地现场,组织和指导施工。农民是施工的主力军,工、商、学、兵也组织人马支援。现场爆石爆土之声如雷轰鸣,推车、运土、垒坝……人如潮涌,经常奋战至深夜。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体育活动也丰富了起来。打排球、看排球赛,成为台山人民的休闲娱乐方式。
彼时,台山县人民政府按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要求,加强对群众性体育运动的领导,全县以排球运动为主体内容的群众运动广泛开展。1953年,台山在台城建成了第一个可以容纳3000名观众、四周设12梯级观台的人民灯光球场。每逢比赛,不管赛事大小,男女老少都喜欢到场观看,球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后来,球场扩建,最多可容纳5000名观众。1956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文《台山——“排球之乡”》,台山“中国排球之乡”的美誉广泛流传至今。1958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台山,他亲临这一球场,现场观看台山男子排球比赛。
发展至今,台山培养出不少排球名人,如国家男子排球队第一任教练马杏修、队长黄享,国家一级教练马焕南,主力国手黄荣杰等。目前,正在中国男排集训的陈嘉杰,也是来自台山的排球好手。
C 工农产业大提升
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台山,有无数的农村家庭得改革之惠,粮食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台山市粮食生产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实现了飞速发展,粮食生产的产量、质量都实现了质的提升。截至2020年,台山市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0.2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180.5亿元。
如今,台山农业发展更加丰富多元,出产珍香大米、鳗鱼、黑皮冬瓜、潮境萝卜、广海咸鱼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黑皮冬瓜就是其中迅速崛起的一个台山特色农产品品牌。自本世纪初开始,冲蒌镇大力推广种植黑皮冬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黑皮冬瓜的种植规模由最初的村发展到镇,从镇发展到市,产品畅销全国,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收入。优质农产品品牌的背后,凝聚着党员的汗水和坚守。今年77岁的省“十佳最美农技员”李权生就是其中之一,总结种植新方法、寻找蔓枯病农药配方,数十年来,他一直为黑皮冬瓜的种植、推广尽心尽力。如今,他依然坚持下农田,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要发展,就要顺应时代、把握主动。改革开放至今,台山市在聚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大力引进、鼓励兴办现代化、大规模、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如今,全球最大挂车桥制造商富华重工,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国能台电,中法在华最大能源合作项目、拥有全球首台并网三代核电机组的台山核电等项目,都在台山茁壮成长。
数据的变化,最能体现发展成绩。1978-2020年,台山生产总值从3.3亿元增加到457.6亿元,增长139倍;工业总产值从1.6亿元增加到758亿元,增长462倍;人均生产总值从353元增加到47984元,增长135倍。经济发展了,群众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从1978年的0.5亿元、人均不足53元,增加到2020年的535.3亿元、人均56123元,增长1058倍。
D 建设美丽台山
城乡大地焕发新光彩
台山不仅农村美,城区更靓。漫步在台山城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宽阔整洁的广场、花草掩映的公园,城市的发展速度让人赞叹。城市建设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宜居生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台山市大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和升级提质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年来,台山市以“绣花功夫”完成了31条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质。改造后的历史街区,既保留了骑楼建筑的历史韵味,又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受到市民点赞。
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的同时,台山的交通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内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根据记载,截至1949年底,台山公路只有265公里,海宴、汶村、深井等地尚无公路通车。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台山公路建设逐步加快,全面铺开台城至各镇中心圩的公路交通网络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台山的交通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运输加速向现代化、高速化方向发展。1986年12月,公益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当时台山的北大门主要通道,改变了群众从台山到广州必须渡轮过江的历史。新台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分别于2001年1月和2002年4月建成通车,这两条一纵一横的高速公路让台山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18年7月,江湛铁路正式通车,独具侨乡特色的台山站场投用,台山大地再次有列车经过,为交通运输发展注入新活力。
E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台山不断注重改善民生。“十三五”期间,台山民生支出达到227亿元,年均增长17.44%,累计实施民生工程260项。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台山市把党建引领与民生服务结合起来,让党旗在台山高高飘扬,让群众感受到来自党的温暖和关怀。
“感觉这里就像是一个家。”在长者膳堂,来这里就餐的长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去年,台山市在市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在台城街道城南、城西、城北新建了“乐家园”服务点,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搭台、社工支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拓展了长者膳堂、亲子乐味园、书法室等多元服务载体。“乐家园”通过与“两新”组织党组织合作共建的方式落实各项服务,专业社工机构作为受委托运营方统筹运作“乐家园”,常态化开展服务和活动,让有需要的市民得到实惠。
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挑战,台山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全力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新宁体育馆新冠病毒疫苗大型临时接种点,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义无反顾地站在防疫一线,常常工作到深夜。他们忙着为接种群众录入信息、站岗维持秩序、为现场医护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党员成为现场最有力量的“战士”。
今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台山市坚持把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月,台山市出台《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并精选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共180件,涉及交通、消防、农业生产、公共服务、饮水安全等方面。同时,台山市推出了首批200件“民生微实事”,它们是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惠民小项目。
目前,台山市各部门单位、各镇(街)正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完成民生实事、“民生微实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9月20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180件民生实事已完成126件,正在实施推进54件,200件“民生微实事”已全部完成,完成率达100%。
文/图 陈素敏(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