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成功!”7月27日下午4时,位于汶村镇的台山鑫昊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试运行发电。无独有偶,当天晚上10时30分,同样位于汶村镇的通威台山10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全容量并网发电。
“渔业光伏”新项目不断建成且并网发电,标志着汶村镇全力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壮大,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近日,记者走访汶村镇各光伏企业、养殖户,发现作为“光伏小镇”的汶村镇正大力推进光伏发电与渔业、农旅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富民新路。
文/图 李嘉敏 汶村宣
集约发展
全力打造特色“光伏小镇”
在汶村镇,记者看到连片鱼塘铺满了整齐划一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光伏板“大口大口”地吸收着太阳能,经过复杂的技术后,太阳能便转化成电能。
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生产方式,在减少碳排放、守护碧水蓝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日照充足的优势,近年来,汶村镇不断优化镇域营商环境,着力引入江门广发渔业光伏有限公司、通威渔光一体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台山市鑫昊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优质光伏企业,通过推广“上面发电,下面养殖”“一种资源,两种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使新能源产业成为镇域经济新增长点,全力打造特色“光伏小镇”。
“广州发展台山渔业光伏产业园计划总装机容量为600MW,于2016年底进驻汶村,分四期建设,已建成了一、二、三期,四期项目预计下半年动工。”广州发展新能源公司粤西分公司总经理杜庄介绍,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约为7亿千瓦时,年产值约为3.22亿元,将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
为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早见成效,汶村镇把企业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该镇积极指导光伏企业加强用地规划利用,协助各个项目加快立项审批、备案等前期工作。在项目开工后,主动协调企业与周边村委会的关系,配合推进用海手续办理等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建设220V外送线路,助力解决电网消纳问题。
在汶村镇的大力支持下,镇域光伏企业纷纷上马新项目,并陆续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22年7月底,三家光伏企业已建成投产260MW,预备建设项目415MW。“汶村镇光伏产业总规模约675MW,总投资额约35亿元。近期,广发光伏三期、通威光伏二期三期和鑫昊光伏等项目均顺利建成,已建成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预计全镇光伏发电量达到约7.65亿千瓦时/年,年产值约4亿元,助力经济绿色发展。”汶村镇副镇长曹俪龄介绍道。
互惠共赢
走出生态富民新路
“气温炎热,鱼虾却生长得很好,在光伏板下养殖的好处太多了。”“请注意在养殖过程规范使用渔网,牢记培训课上讲授的知识,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炎炎夏日,在台山鑫昊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马挺奎夫妇与光伏发电工作人员展开交流。
随着台山鑫昊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试运营,横山村养殖户马挺奎所承包的渔光互补养殖项目也正式启动。“光伏鱼塘的租金比市场上其他鱼塘低很多,光伏板的遮挡也降低了水温,减少了鱼虾在高温下的死亡率,提升产量与收入。”马挺奎说道。
横山村养殖户丁建敏同样承包了20公顷(300亩)光伏鱼塘,他表示能参与“光伏渔业”项目,收益很不错。“我们主要养殖四大家鱼和南美白虾,年亩产2000公斤鱼类和1000公斤虾类,预计年产值达600多万元。”他说。
参与“渔业光伏”项目,养殖户既能拥有优质的养殖环境,减少资金压力,光伏企业也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将经济效益最大化。“渔业光伏”构筑了综合一体化乡村生态产业链,形成养殖户、光伏企业、政府等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
“‘渔业光伏’项目带来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养殖的产量上,项目建设每年的用工需求,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光伏项目带来长期稳定的租金,还带动了不少咸围租金上涨,有助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冲口村党支部书记甄达洪感叹道。
不断创新
探索“光伏+”多元发展
通威台山10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是“渔光一体”高产能创新项目。“百兆瓦级全柔性支架系统可让塘面到光伏面板之间的高度达6米,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复合利用,该项目预计年均造虾出产60万公斤。”通威新能源公司广东区域经理程涛表示,为了做到“光”“渔”兼顾,让养殖户获得最大的利益,他们在支架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并申请了专利。
为推动发展光伏绿色产业,汶村镇积极配合,给予支持;光伏企业为了实现“光”“渔”兼顾,从地方发展着手、想养殖户所想,不断创新并积极参与镇域建设,彰显企业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国企,我们捐款300万元建设汶村广场,并参与村容村貌升级、村路建设,共同建设美丽汶村。”杜庄表示,接下来,广州发展台山渔业光伏产业园将推出光伏工业科普旅游项目,实现多元化“光伏+”发展。
产业蓬勃发展,“光伏小镇”声名鹊起。未来,汶村镇将综合利用渔业光伏项目,以光伏发电为核心,以“光伏+”为着力点,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农旅发展有机结合,发展多元业态,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附加值,推动农民、村集体增收,努力建成全省知名的光伏发电示范镇,打造绿色能源产业支撑明显的新型城镇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