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清理干净后,蚊子少了,住着更舒心了!”站在台山市白沙镇西村高龙村刚整治完的巷道旁,村民黄素琼笑着竖起大拇指。这里房前屋后曾堆满杂物,如今变得干净整洁,映照着“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乡村面貌的美丽蝶变。
作为白沙镇西北部的一片红色热土,西村村既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更在“百千万工程”的战略引领下,以农文旅融合为方向焕发蓬勃生机。依托毗邻赤坎华侨古镇的区位优势,西村村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中,同步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既守牢革命老区的“根”与“魂”,更以此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全力探索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家家出力
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
最近的西村高龙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20余名村民手持扫帚、铁锹,穿梭于房前屋后,细致地清理着积存垃圾、杂草。此次以“两清一灭”为核心的爱国卫生大行动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有效的动员和周密的安排。
“大家一起动手,把村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西村高龙村村民小组长黄留治是一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如今依然奔走在乡村治理一线。他介绍,此次行动聚焦“清垃圾、清积水、灭毒蚊”,重点整治卫生死角和蚊虫孳生地。为有效发动群众,村里采取“上门宣传+广播通知+微信群动员”三种渠道,确保信息全覆盖。
号角一经吹响,应者云集。西村高龙村常住人口约60人,此次爱国卫生大行动动员20余人参加,实现了“家家出人手”。村民从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入手,再合力整治公共区域与卫生死角,与镇、村两级干部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人人参与、守护家园”的强烈共识。
在爱国卫生大行动的推动下,西村高龙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昔日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变成空旷的休闲地块,淤塞的沟渠变得畅通清澈,村民家中庭院整齐有序,村庄处处呈现出“洁净美”的新气象。
桑梓情深
齐心共建美丽家园
“听说村里要开展环境整治,我马上报名参加!”今年71岁的海外华侨黄伟志,于今年中秋节前夕返乡,并主动加入“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虽然常年在海外,但根始终在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动手,让村子变得更整洁,我心里特别高兴!”接受采访时,他边说边利落地用铁锹铲除路边的杂草。
黄伟志表示,返回美国后,他将积极联络海外乡亲,鼓励大家以各种形式支持家乡发展,为家乡贡献侨界力量。这份跨越重洋的赤子之心,不仅为当下的环境整治增添了力量,更搭建起一座连接海外与故乡、持续汇聚支持家乡发展力量的“长桥”,是西村村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宝贵资源。
黄伟志的参与并非个案,许多海外乡亲和利用假期回家的年轻人都自发加入“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记者采访时,西村村党总支书记黄国健指着一位正在清理杂物的年轻人,自豪地介绍:“那是我儿子黄君豪,他特意从深圳回来参加清理工作。”
黄君豪说:“村里环境变好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一代。假期回来能为建设美丽家园出份力,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荣誉。”年轻力量的加入,为乡村环境整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焕新
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西村村的村容村貌实现焕新,为“百千万工程”框架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筑牢环境根基。当前,西村村正以“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升级为契机,将西村村至开平赤坎镇的县道升级改造工程提上实施日程,后续还将同步在沿线布局民宿、餐饮等配套项目;同时,村内闲置地块经整治后,正规划发展沉香园,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储备更多业态支撑。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西村村着力构建“镇+村委会+村民小组”三级讲解员体系,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串联赤坎古镇、西村博士村、革命烈士公园等文旅要素,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旅游线路。
白沙镇挂职副镇长刘茗茗表示,自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以来,西村村民主动响应镇委、镇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爱国卫生运动。10月份以来,共清理蚊虫孳生地227处、积水583处、垃圾13吨、冷巷66条。她表示,下一步将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通过定期的集中清理整治、持续的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筑牢基层健康防线,为“百千万工程”实施创造更优环境。
如今走进西村村,整洁的村道串联起白墙灰瓦的民居,整治后的闲置地块重焕生机。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从红色传承到侨心汇聚,西村村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黄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