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堆镇全力推进“三基四化”专项治理
以“红色引擎”推动乡村振兴
选优配强基层干部 提升“红色引擎”动力
沙堆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党建阵地作用。
在居安村农村积分管理兑换现场,村民用积分兑换心仪的日用品。
沙堆镇升级改造梅阁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群众廉政警示教育基地。
沙堆镇建章立制,规范农村基层管理。
沙堆镇推行“双色”积分管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如今的沙堆镇梅阁市场让人眼前一亮。升级改造后的市场宽敞明亮,商贩们有序经营,村民一边买菜一边与商贩聊家常。梅阁水厂被新会水务公司并购,升级了设备,村民喝上干净放心水。随着盘踞于此多年的黑恶势力团伙被公安机关彻底铲除,沙堆镇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近年来,沙堆镇党委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主线,主动对标《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要求,以梅阁村整治为样本,推动全镇构建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领导力。
文/张奕维 沈婉烨
图/沙堆镇提供
创新“双色”积分管理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今穿过梅阁村党群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一个新修葺的会堂,台上鲜红的党旗首先映入眼帘,里面还配置了整齐的桌椅、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这里就是梅阁村党校。
为了强化党群阵地建设,沙堆镇先后投入资金对梅阁村党校进行升级改造,这里成为该镇党建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同时,沙堆镇制定符合党校实际的“菜单式”培训课程表,分批分类开展全员轮训和专题示范培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另外,该镇还升级改造了梅阁村党群服务中心,成立梅阁村纪检监察站,增设党员警示教学室,打造了“多媒体+立体化+生活化”的党员群众廉政警示教育基地。
“如今整个梅阁村风气都不一样了,年轻干部有冲劲、有想法,我们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日前,梅阁村80岁的老党员廖伯伯在谈到近段时间村里发生的变化时,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夯实组织基础,关键是要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梅阁村新任的7名“两委”干部,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人。另外,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完善了议事决策机制,落实每周二召开班子会研究工作。
沙堆镇选优配强基层干部,强化队伍建设。通过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和村“两委”干部人选资格联审制度,今年3月以来,以驻村工作为契机,对12个村(社区)及近百名“两委”干部开展履职“体检”,通过走访党员群众、个别谈话等形式,全面掌握村党组织运行情况及村(社区)干部在政治建设、遵纪守法、班子建设、担当作为、干群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以“走出去”方式到先进兄弟镇街、村和市内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示范点学习,通过找差距提升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另外,为提高干部的积极性,沙堆镇制定了《沙堆镇关于完善村级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三基四化”考核奖励纳入村级考核,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
洗洁精、花生油、电风扇……今年6月,在沙堆镇居安村举办的“积分管理 非遗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活动上,摆放着种类繁多的日用品供村民挑选,村民可根据自己所获得的积分前往商家兑换商品,再由村党组织在月底“埋单”。
60多岁的林婆婆手里拿着扇子、纸巾、宣传资料袋等礼品,她笑着说:“积分管理的项目都是日常能做到的,我要积极参加,多积攒点积分,下次把风扇抱回家……”
沙堆镇共有1400多名农村党员,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然而,由于农村党员在外打工,以前很少参与村级事务,因此,难以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
为了破解这一瓶颈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推进村级管理各项工作和任务落实见效,沙堆镇推行“双色”积分管理。在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方面,设置“红色指数”,对党员开展量化考评,并将居安村、独联村、大环村以及梅阁村作为试点村,积极探索与村民“绿色积分”相结合的“双色”积分管理机制。
“我们目前已经与商户展开合作,一方面可以防止商品过期无人兑换,另一方面,村民兑换时能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换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村民参与积分管理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推行积分管理后,村民更多地自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增强了党员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勇气。”居安村党支部书记林权伟说。
“双色”积分管理能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效果明显。
今年在抗击台风“海高斯”期间,大环村、八顷村等积极发动年轻党员、青年回乡参与防风抢险;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廊道整治过程中,梅阁村、独联村党员带头自行拆除违建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除此之外,沙堆镇向全镇12个村(社区)派出“红色观察员”“一对一”指导村干部着眼于积分管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美丽廊道”建设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一步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持续推进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工作。
全力构建“红色网格”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积极建章立制
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感谢党委、政府,感谢党员干部,感谢邻里乡亲,你们辛苦了……”今年2月11日晚上10时,当沙堆镇驻沙西村工作组、沙西村党委,沙堆镇派出所、卫生院,及岗美和宅美村小组的几十名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成功营救出被困在沙西大龙潭山上半天的七旬老人李伯后,李伯激动地说出了上述的一番话。
原来,当天18时30分,李伯家属向社会求助,称李伯早上7时到大龙潭山砍竹至今未归,李伯有高血压,没带手机出门,家属联系不上,怕他有生命危险。
收到求助信息后,沙西村党委马上向沙堆镇党委报告。沙堆镇党委马上联系了该镇派出所、卫生院,一起开展营救工作。一方面,落实好各个防疫检查点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迅速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分五组上山搜寻。经过3个多小时的搜寻,其中一组人员在大龙潭山东边的一棵树旁找到了李伯,并最终顺利将他救下。
能如此迅速展开营救,得益于该镇党委将全科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据悉,沙堆镇下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4.3万人、流动人口近万人,村务纠纷等问题隐患较多。为此,沙堆镇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打造“红色网格”。以党组织为抓手,党员干部为基础,村民群众为补充,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疫情期间,通过“微沙堆”微信平台,拓宽信息报送渠道,线下组织网格员、医生及民警成立“三人小组”深入各村(社区)开展疫情排查、巡查巡访、物资配送等工作。
得益于网格化管理,老党员得到了更加贴心的关怀。今年6月,沙堆镇信访中心收到一通特殊的来电,感谢梅阁村新任干部在处理繁琐村务之余关心慰问村里的老党员。沙堆镇切实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上面千条线”和“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
今年3月,通过新会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网上交易系统,沙堆镇梅阁市场租赁经营权经过99轮竞价,最终以140.1万元/年的成交价成功竞拍;那伏村积极推进软弱涣散村整改,一手抓清理村组不合理的合同,一手抓工业项目的引入落地,积极盘活闲置土地;石榜村通过农地转用后引入市政设施项目租用土地建设厂房,土地升值33倍……沙堆镇将农村集体资产置于“阳光”下交易,成交价频频创新高,村民集体收入不断提升,为该镇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以往土地竞拍都是底价成交,如今,村干部和竞拍人串通的现象不见了,我们村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那伏村村民林中和说。
农村“三资”管理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沙堆镇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需要出发,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进一步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
沙堆镇出台了《沙堆镇规范农村聘用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沙堆镇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办法》等制度,逐步规范村级干部管理,同时,重新修订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制度,进一步堵塞“三资”管理漏洞。
同时,沙堆镇明确了农村工作议事制度。一是健全村务工作报告制,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党组织汇报工作以制度形式写进村规民约中,同时,对基层组织报告内容做到跟进度、跟程序、跟落实,促使基层组织及时收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确保村内各项举措落地落实。梅北村、沙东村、沙角村的村民代表反映村内活动场所较少,村党组织马上将村内党建公园建设纳入年度规划;那伏村鹅溪村民小组、梅兴村中兴村民小组反映党员活动室简陋,两村党总支部及时研究并将问题上报至上级党委,促成两个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室的标准化建设,并于今年3月完成升级改造;二是紧握“四议两公开”抓手。该镇将“四议两公开”写入“三资”管理制度中,进一步推动农村议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梅阁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厅”,让更多党员群众直观认识“四议两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