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东区学校游泳池采用循环净化装置,减少了用水量。
新会东区学校打造节水教育基地,向同学们普及节水知识。
新会机关幼儿园内,节水器具的升级改造有效减少了“跑冒滴漏”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真正实现“节水教育从娃娃抓起、节水习惯从点滴养成”;会城尚璟园小区内,绿化用水全部安装使用了节水灌溉设备,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合理布装了循环用水设备,节水改造让企业的单位产品用水量小于全省用水定额要求……
近年来,新会区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把“节水优先”放在首要位置,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快推动“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粗放型用水”向“高效型用水”转变、“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
今年6月,新会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水利厅技术评估和验收,并以99.67的高分,成为2020年全省第一个通过省级验收的地区。当前,节约用水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葵乡全面推进,新会节水载体建设日趋完善,全民节水意识日益提高,社会节水氛围日渐浓厚,爱水惜水节水风气加快形成。
文/图 刘倩
以水定城 节水型社会建设高位推进
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加上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会部分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性缺水已在部分地区出现。与此同时,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方式粗放、管水力度不够,造成水资源浪费,新会的用水效率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为优化水资源供给,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新会区积极宣传和推广使用高效节水设施、技术,完成了对现有水资源利用配套及节水技术的升级改造。据统计,截至目前,新会已完成江门市浩伦生态农业园、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项目等2家省级“水肥一体化”项目创建工作,顺利完成节水型载体建设58家,其中企业13家(有1家完成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公共机构29家、小区16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数量占总数的15%以上,节水型企业数量占总数的40%以上,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节水型社会创建目标,效益明显、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新会区用水总量得到了持续有效的控制,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2019年全区用水总量为5.3212亿立方米,实际用水总量小于控制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2.3%,均达到省、市考核指标要求。
以水润城
节水型社会建设硕果累累
新会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股股长莫其伟介绍,在创建节水型机关期间,新会区水利局除了换装节水水龙头,更换厕所节水水箱及全新供水管网等节水设施以外,还另外加装了一套节水在线监控系统,为科学、高效节水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新会区水利局做到了“三个实现”。一是建立“智慧节水”动态管理系统,搭建用水实时监控平台,实现用水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二是创新轻量化建模方式,构建三维可视化管网系统,实现管网分区信息化管理和用水全过程监控。三是实施用水电子台账大数据分析统计,实时掌握局机关用水情况,及时发现水表管网“跑冒滴漏”问题,实现用水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新会区水利局开展节水改造后,效果“立竿见影”,人均日用水量从2017年的108.45L下降至2019年的53.16L,节水率高达51%,较大幅度优于全省机关用水定额80L/人·日的标准。
另外,新会区水利局对全区现有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着力打造以水资源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水资源管理业务为核心的数据平台,实现了取用水信息的实时监控与自动化采集,有效提高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水平和取用水管理工作效率,及时、准确掌握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截至目前,新会已完成对全区100个在册取水户和6宗中型水库灌区的在线监测,实现了取用水在线监控全覆盖。
节水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和系统性强,为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质量做好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量、生活节水器具推广、节水载体建设、社会节水宣传等各项工作,新会区水利局在加强节水刚性约束的同时,坚持示范推动、典型带动,在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节水工程项目,建设了一批节水示范载体,树立了一批节水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上百个喷头不停旋转,蒙蒙的水雾均匀洒在瓜果上,在位于银湖湾的江门市浩伦生态农业园内,智能喷灌系统正“忙碌”着。园内,新会大红柑、贡柑、巨玫瑰葡萄、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珍珠番石榴以及嘉宝果、神秘果、天天果等优稀水果品种长势喜人,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供应。
近年来,江门市浩伦生态农业园建起温室大棚,并全面实施微喷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管理。据悉,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能有效避免铵态、尿素态氮肥因施洒在地面而造成挥发浪费的问题,既节约了氮肥,又保护了环境。
该农业园负责人介绍道:“微喷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大幅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传统沟灌的30%-40%。除了能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外,还可以降低因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污染。同时,‘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主要通过人为定量调控,可满足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为保证作物产量、品质的‘双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水育人
全民节水成为新时尚
10月26日,新会东区学校正式通过江门市节水教育基地项目验收,成为江门地区首个以节水宣传为主题的教育基地。目前,该校设置了雨水收集处理一体化实物系统、在线计量监测系统、泳池循环系统、海绵城市设计、绿化喷灌改造、节水宣传园地、节水书屋等七大特色板块,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多元、直观地了解节水设备工作原理、节水文化内涵以及节水的意义,从小养成“爱水、节水、护水”的良好习惯。如今的新会东区学校,处处可见节水设备,人人都积极宣传节水文化。
“节水教育从娃娃抓起、节水潮流从校园兴起。自全面开展节水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用水行为明显改变。大家用完水后都关好水龙头,学生玩水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了。”新会东区学校校长凌铎林介绍道。
思想指导行动,宣传引领潮流。为进一步提高公众节水意识,营造浓厚节水氛围,新会区水利局坚持教育为主、宣传先行,经常性、常态化开展节水公益宣传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推动节水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田间,持续深化和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
不仅机关单位、学校有节水义务,物业企业也有节水责任。走进尚璟园小区,节水宣传氛围浓厚,节水标语随处可见,节水制度上墙。据悉,该社区定期组织居民参与节水宣传活动,居民节水意识持续增强。
“我们小区早在修建之初就考虑了节水问题,小区绿化的灌溉都使用节水设备。绿化景观用水优先使用景观池中积蓄的雨水。同时,我们更换非节水型水箱和水龙头,主要用水器具也更换为节水型器具。这在较大幅度节省人工护理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水费,为小区管理提供了便利。”尚璟园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莫彩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