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葵乡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创造了“山洪变电流、荒滩变良田”的非凡历史,铸就了敢闯、敢创、敢拼的“围垦精神”“古兜精神”。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引领新会人民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50年前,新会人战天斗地、开荒拓土,坚持30年围海造田,开垦出10万多亩土地,用6年时间奇迹般地完成了古兜水电工程建设。“围垦精神”“古兜精神”延续至今,现在的围垦大地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一座抢抓机遇、向海而兴的银湖湾滨海新区在此崛起。
2019年,市委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至此,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大幕全面拉开,成为江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战略的主战场。银湖湾滨海新区控制区面积约340平方公里,包括银湖湾的围垦区以及崖门、古井、沙堆三个镇的部分区域,计划打造成为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和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新区。目前,银湖湾滨海新区正加快推进文旅休闲、科创教育、综合服务等项目建设,掀起大干快干热潮,面貌日新月异。
三大万亩园区是我区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的又一创举,也是弘扬“围垦精神”“古兜精神”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实现“筑巢”“引凤”两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至今年5月,三大万亩园区四个片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共43个,计划总投资约249亿元,为新会打造千亿GDP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敢闯、敢创、敢拼的“围垦精神”“古兜精神”已深植新会人民血脉,成为新会这座千年古城特有的精神气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胆试、勇于闯,争当创新服务的先行者,打造有温度、有速度的新会政务服务品牌,先后出台了“黄金十条”“政令十条”“效益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其中,“黄金十条”实施以来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超1.5亿元,惠及企业超500家次。我区各部门还推出休息日预约、“中午不打烊”“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新会特色政务服务标杆。
近年来,我区建强科技创新载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人才强区建设。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增至425家,居全市首位;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2家,数量全市最多;省、市工程中心存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我区连续6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优秀科创企业,挖掘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项目,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双创”工作的重要品牌和名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发扬“围垦精神”“古兜精神”,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工作,成功打赢经济翻身仗。去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2.8%,跑赢了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增速,成为三区四市唯一一个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正增长的市(区);新会跃居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7位,连续九年争先进位。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区将不断传承和发扬敢闯、敢创、敢拼的“围垦精神”“古兜精神”,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全力当好江门经济发展“主引擎”和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力争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