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镇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百名书记讲党史,图为该镇党委书记叶长新在新建村“榕树下的讲堂”讲党史。
位于新建村的司前镇党史宣传文化室。
新建村位于司前镇东北面,东邻大泽镇沙冲村、沿江村,西接司前镇白庙村、司前村,辖下有12个村民小组,党总支现有党员85人,下设5个党支部,2020年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作为新会区司前镇“榕树下的讲堂”的发源地,近年来,新建村通过建设集红色文化、党建工作和党群服务三位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基层党员“补钙充电”的中和村党校,荟萃红色经典的党史宣传文化室,打造司前红色教育主阵地,一个活力焕发的新建村展现在了群众的眼前。
“借助新一轮大交通建设的机遇,我们要发挥红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战场作用,为新建村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方健森表示。
文/图 冯瑶君
司前镇“榕树下的讲堂”发源地
走进司前镇新建村村委会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榕树。一簇簇绿叶堆堆叠叠、郁郁葱葱,像一把撑开的绿色大伞,醒目的“榕树下的讲堂”背景板被设置在榕树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司前镇整合资源,将“榕树下的讲堂”、中和村党校、松山炮楼、松山战斗纪念馆、陈屋村革命遗址等红色阵地串联起来,通过丰富红色教育线路内容,完善村域内各项基础设施,打造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教育线路,其中“榕树下的讲堂”和中和村党校便位于新建村。
2018年1月,司前镇“榕树下的讲堂”在新建村正式开讲,此后平均每月举行一次。“榕树下的讲堂”邀请市、区专家“名嘴”或者本地学者、老党员轮流上台讲课,学习内容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小讲堂讲大道理”的方式吸引了党员群众前来听课,既拓展了基层党员教育阵地,更创新了党员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新会区一大特色党建品牌。
随着“榕树下的讲堂”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这一接地气的天然课堂吸引了市、区多个单位前来举办党课教育活动,同时,也让司前镇建立起强大的“朋友圈”。以“榕树下的讲堂”为媒,2018年,新会区纪委监委机关党委与司前镇新建村党总支结对共建,并开展党章党规党纪专题学习会。2019年,司前镇新建村党总支与江门市委党校第二党支部在榕树下结对共建,在党员教育培训、组织生活开展、支部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和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建村党总支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新建村党总支积极配合司前镇党委,对“榕树下的讲堂”进行提档升级。硬件上,在“榕树下的讲堂”发源地增加更多的党建元素,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同时增设党建文化长廊,把党组织活动内容上墙,让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党员和群众能够更加直接明了地了解“榕树下的讲堂”。
2019年,新建村党总支再发力,积极配合镇委打造“家门口”的中和村党校。在中和村党校,学员们不再是单纯地坐着听课,而是通过品读红色经典作品、畅读理论原著、分享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学员也能听得津津有味。
打造担当有为党员队伍
助力乡村振兴
浓厚的党建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层党组织成为新建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动力。在新建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新建村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内企业、群众提供舒适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
近年,新建村投入基建资金100多万元,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实现村容整洁为目标,大力开展以整治村容村貌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落实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新建村对全村实行“巷长制”,落实网格员制度,要求每名网格员定期走访巡逻所负责的区域,定期排查安全隐患。为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文明新风、家庭美德等建设,新建村制定《新建村农村积分兑换办法》,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助力文明建设。
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等专项工作中,党员主动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在推进“厕所革命”工作中,党员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成立志愿者队伍,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农村改厕工作;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护河工作,让护河常态化、管河规范化。
随着今年6月3日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在新建村举行开工仪式,便利的交通优势将为新建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是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和会城东甲立交连接,建成后,新建村将顺利搭上“产城融合”20分钟通勤圈的快车,到会城、开平等地,将更加便捷。
“我们村有工业企业共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以五金企业为主。”方健森告诉记者,“路通财通。国道G240线在缓解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人流、物流、资金流将不断汇聚,将给新建村的经济、乡村建设带来发展的‘春天’”。
方健森认为,党员思想教育为推动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在新一轮大交通建设中抓住发展机遇,新建村要充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继续在党员的思想教育方面下足功夫,打造满怀激情、担当有为、开拓创新的党员队伍,发挥旗帜作用,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