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经纶中学校长梁新明
新会一中教导处主任颜星耀
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学钊
新会实验小学教师张惠爱
会城伦文钜小学教师黄新瑜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一直以来,新会区委、区政府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实现创新发展,建设教育强区。尤其是近年来,新会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新建了新会东区学校、文华小学,引进了广雅、广外等民办学校;葵城中学、新会圭峰小学等校完成“民转公”,学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向好。
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是社会各界重视、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未来,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持“精气神”,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日前,新会区举办2021年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优秀教师代表畅所欲言,就提升职业幸福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行教学改革等方面建言献策。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新会陈经纶中学校长梁新明
进一步推进“科研强师”工程
198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梁新明选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38年过去了,他依旧奋战在一线。多年的教学生涯,给梁新明留下了很多回忆,他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一个进而有为的老师,他的生命自带光芒,他的言行蕴含价值和力量。”梁新明说,一直以来,他和同事们都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近年来,新会教育系统朝气蓬勃,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老师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怎样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梁新明认为,首先要创新招聘教师的方法,及早谋划,主动出击,招揽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新会,充实新会教师队伍。其次,要根据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当然,好的老师必须具备专业的业务能力,他建议,全区进一步推进“科研强师”工程,立足课堂推进教育改革,把新会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推上新的高度。另外,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更有担当。”梁新明说。
新会一中教导处主任颜星耀
时刻谨记肩上育人之重担
颜星耀大学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新会一中,转眼间,已有38个年头。38年来,颜星耀工作在一中,生活在一中,成长在一中,也即将退休于一中。38年风风雨雨,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懂得了更多教书育人的道理。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颜星耀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2020年到2021年,这段时间对颜星耀来说是特别的,因为他成为了新会一中高考备考的组织者之一。肩上的重担更加激发了他的潜能。当时,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高考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检验学生的意志品质、承压能力,是一场综合素质的考试。从学生高一开始,他就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他让每位学生都写《计划与反思》,随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颜星耀认为,“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这句教育格言很有道理,教师用心、用爱对待学生,就像园丁用心、用爱对待花朵那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相信,只要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学生的未来就是灿烂的。
新会一中2021年高考再创辉煌,里面包含了很多人的汗水,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颜星耀将倍加珍惜这份荣光,继续扎实做好今后的工作,为学校乃至新会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学钊
教师要敢于啃“硬骨头”
教学从来不是易事,教师要敢于啃“硬骨头”。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老师?陈学钊进行了总结:坚守理想信念,有担当不怕困难,求真务实严谨治学,以爱育人言传身教。
2003年8月,陈学钊成为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实习指导教师,承担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工作。当时,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实训条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虽一无教学引路人,二无可照搬的教学方案,但陈学钊始终没有放弃从教的信念,坚信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陈学钊摸索前行,从车间的布局到设备的安装调试,都亲力亲为。他还和其他老师一起,自制教学仪器,翻新维护实训设备。短短几年,学校的实训车间成为省“五位一体”实训中心。
18年来,陈学钊严谨治学,以工匠精神锤炼学生专业技能。在教学中,他不仅将专业技能教给学生,还时刻告诉他们要对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弄虚作假,必须按质量指标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时代在进步,作为一名师者,陈学钊也不断进步。他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实践。如,为了解决机加工专业教学中的高耗材难题,他利用学校大力开展产教融合的契机,深入探索“生产进校园”,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引入课堂,带领其他教师围绕机加工专业的专业课、技能课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项目教材设计,以产品为载体,开发融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训于一体的项目课程,过程中探索形成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制度和课程开发方案,被学校推广到其他专业。
会城伦文钜小学教师黄新瑜
两赴新疆支教 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18年8月到2021年8月,黄新瑜积极响应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两次赴新疆喀什疏附县托克扎克镇小学支教。这三年,成为了她教师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援疆支教期间,她先后负责托克扎克镇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2020年还承担了该校六年级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援疆教师,她深知,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为支教学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学骨干队伍。
在第一次援疆的一年半期间,黄新瑜受聘为疏附县教育局的特约教研员和托克扎克镇小学的数学导师。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导年轻教师实践“七步备课法”“八步磨课法”,推进“5+15+20”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年轻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在第二次援疆的一年半时间里,黄新瑜成立了“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除了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外,还通过实地培训、“送教下乡”等方式,把教学教研经验推广到全疏附县10个乡镇学校。
援疆三年,黄新瑜最大的收获是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实现了提升,真正理解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背后的付出,深感师之重责,援疆三年,是艰辛的三年,也是无悔的三年。
新会实验小学教师张惠爱
心中有学生 用心做教育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今年是张惠爱成为教师的第23个年头,也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23个年头。人民教师是平凡的,也是幸福的,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她时刻感受着工作的价值、责任与担当。
人之初,重养成。对每一个学生,张惠爱坚持“不抛弃、不嫌弃、不放弃”理念,做好德育工作,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心中有学生,用心做教育”是张惠爱的座右铭。作为一名班主任,她非常注重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在班内积极开展“争当文明标兵学生”活动,用好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同时,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大胆放手,让学生收获自信。
教学方面,张惠爱深入钻研教材,开拓教学思路,探索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每天写教学笔记已经成为她的习惯,撰写教学论文是她总结自身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