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珠西枢纽新城正迅速崛起,配套逐渐完善,新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张奕维 摄
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形容新会的城市建设一点也不为过。
站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眺望四周,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珠西枢纽新城的一个个项目规划从蓝图变为现实,一个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加速崛起,“珠西城市客厅”之能初显;银湖湾滨海新区活力四射,靓丽的新城景观极具海滨之城的魅力;在精细化管理和常态化治理下,新会城市提质工程不断推进,旧城换新颜,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千年古郡”更具发展活力……
近年来,新会区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如今,新会正以推进“两新城”(即,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城)建设为重要突破口打造“湾区枢纽”,加紧谋划构筑大城格局,着力推动城市提质,激活城市发展潜力,积极打造对接大湾区、辐射粤西的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创、宜居、宜商、宜业的高品质都市逐渐显现。
“两新城”重塑城市格局
聚力发展提升城市价值
珠西枢纽新城和银湖湾滨海新城,一南一北,交相辉映,“两新城”建设,是新会区构建大城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近年来,新会区牢牢抓住“双区”发展机遇,升级城市规划,新城建设既体现了“新会速度”,又彰显了“新会品质”。
2020年初,在“双循环”“双统筹”背景下,总投资超50亿元的珠西枢纽新城公共配套设施十二项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振奋人心。该项目涵盖市政基础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教卫体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多个方面,标志着珠西枢纽新城的开发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新会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幕正式拉开。
如今,江门站、珠西枢纽新城体育运动公园、梅江生态园、新会实验幼儿园等多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珠西城市客厅”和“江门南部公共中心”的珠西枢纽新城配套更加完善。据悉,过去5年,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完成投资超400亿元,进驻了美吉特、万达广场、悦泰·珠西金融中心等多个综合体,配套成熟小区,拥有江门广雅学校、广外附设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新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不仅如此,珠西枢纽新城正深度融入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一个特色鲜明、商贸繁荣、功能完善的产城融合新区指日可待。
一路向南,就在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起点处,一座海滨新城正迅速崛起,活力满满。
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江门的重要使命。2020年9月,银湖湾滨海新区党工委正式设立,新城建设也驶入快车道。据悉,目前,银湖湾滨海新区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的核心区项目已全面启动,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世茂碧海银湖项目、新澳项目、御泉国际酒店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银垦大道、中兴路、科苑路、新海岸公园、银洲湖海堤(滨海新区三龙围段)提标改造工程、入口景观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奏响城市品质“蝶变曲”
葵乡面貌明显提升
近年来,新会区不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向纵深发展,加快补齐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短板,奏响城市品质“蝶变曲”。
在开展城市提质工作的过程中,新会区发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坚持更新旧城环境、塑建新城面貌“两手抓”、同推进,持续开展新区建设、城市更新、交通水平、市政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八大提升行动。据统计,近五年,新会区投入220亿元,开展品质提升工程166个。
在加快完善城市路网方面,新会一方面以江门站为依托,加速交通“大动脉”建设,推进江门大道新会段全线建设,完成今洲路等道路建设工程;另一方面,实现冈州大道、圭峰西路、育才路、公园路等一批城区道路“白改黑”,开展多项城区道路“微改造”工程,主城区道路实施“微循环”,“智慧停车”项目不断完善,实现城市交通及其配套双提升。
在力促城市更新方面,新会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2020年,完成北园新村、城西社区万兴园、南兴社区何家大塘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投入500万元,通过雕塑、地刻等展现特色文化主题,“见缝插绿”升级街角景观,建成10个“口袋公园”;升级改造11个农贸市场,建成古冈、濠桥2个超市式农贸市场。新会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同时,新会区还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着力优化中心园林区,依托千年古郡的文化底蕴,突出新会人民会堂、学宫、新会书院三大文化核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品质提升全过程,串联北园公园、马山公园、盆趣园、冈州湖公园、艇仔湖公园五大公园景致,打造融合运动、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园林公共空间。
建立长效机制
实现精细化城市管理
新会不仅是一座活力之城,更是一座文明之城。
一直以来,新会区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利民惠民”要求,坚持高位推动,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领导责任压实在一线、各方力量汇聚在一线、难点问题解决在一线、群众参与共建在一线、文明城市创建机制笃行在一线”的“五个一线”工作机制,让文明之花常开。
文明,是新会城市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新会区不断完善创建工作常态长效组织领导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列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重点工作,深化资源整合。同时,把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有机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精准靶向发力,建立街道统筹、部门参与的整改工作体系,不断提升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水平。
特别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新会建立健全城市全科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综治、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社区便民服务等的网格化管理。例如,建立5人小组,加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管理,常态化严管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行为,提升市场周边环境和管理水平;主城区环卫一体化考核评价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更有效地保持市容市貌干净整洁。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关乎民生,是全民的事。新会不断健全全民参与机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深入实施“三动三进”行动(即开展督导活动、网络互动、党员行动和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注重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构建共创共建共享新格局。
文/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