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养护队队员们齐心协力清理河滩上干枯的树干。
趁着退潮,养护队队员忙着清理河滩上的垃圾杂物。
从会城中心城区出发,驱车经过银鹭大桥,再向西行,经过七堡大桥,就来到了七堡潭冲村,这里也是七堡岛的中心。七堡虽然不大,但河网密布,潭江更是环绕七堡而过,江岸线长达23公里。登上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就能欣赏一线江景。
潭江环绕而过,对于七堡片区来说,既是难得的资源禀赋,也是管理上的考验。近年来,朝着“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发展目标,圭峰会城积极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建立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实施“一河一策”,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的河道保洁项目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今年8月开始,圭峰会城全面升级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河道常态化保洁措施,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加强对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河道以及联围堤防的管理和养护。方案实施至今,成效显著,专业养护队认真负责,河道垃圾杂物实现“日产日清”,堤防工程和配套水利工程得到较好养护,河道的水面及河岸环境有效改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实地探访 “护河卫士”每天都在战斗
10月18日早上7时左右,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河道养护队第一小队的三位成员李关图、李加仲、袁华已经拿好工具,向负责的河段进发。他们当天的重点任务是清理河岸的垃圾、杂物。
受台风“狮子山”“圆规”的影响,不少垃圾、杂物被冲刷至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河岸处,李关图、李加仲、袁华负责的河道受影响较大,堪称“重灾区”。10月18日前,他们已经忙了三天时间,其他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养护小队成员也前来支援,河岸以及河滩地清理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
早上,趁着涨潮的时间,李关图、李加仲、袁华忙着打捞随着水流漂来的水浮莲和枯枝败叶。打捞、堆放、清理,三人动作熟练,配合默契。由于台风影响,岸边的枯枝明显增多,三人弯着腰埋头苦干。过程中,李关图看到有一根较大的树干横在河滩上,连忙记录下树干的位置,然后打电话求助,“这样的‘拦路虎’其实很危险”。2名增援人员到达后,5名大汉合力将树干抱到一边,大家气喘吁吁。明明已是秋凉的天气,但大家不一会就都汗流浃背了。
退潮后,养护员就要清理河滩地上的垃圾了,不仅有泡沫盒、塑料袋、塑料瓶、玻璃瓶,甚至还有水泥块、砖头、木板、旧衣服、旧鞋子、旧书等,垃圾杂物可谓五花八门。养护员们忙着清理,连说话都顾不上了。
记者留意到,每一次捡到瓶子类、盒子类的垃圾,养护员都要打开查看,再小心分类。袁华告诉记者,对垃圾必须分类检查,妥善处置,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但无论怎么仔细,都会有潜在危险,袁华就曾因为误触工业胶水,引起皮肤过敏。细看养护员的手,粗糙的皮肤上都有一些小伤口。
中午休息了一个小时后,李关图、李加仲、袁华又开始忙碌起来。作为队长的李关图还对所负责的堤段围堤和堤防配套水利工程进行常规检查,填写养护台账。一直到晚上6点30分,大家才收工回家。那时的他们,是肉眼可见的疲惫,但工作,明天仍要继续。李关图笑称,他们就是“护河卫士”,每天都在战斗。
严格落实“一河一策”
推进常态化养护
改善河道环境
对于七堡联围潭江会城段河道养护队来说,河道清漂工作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其中一项。他们的主要工作还包括:做好堤防工程及沿线绿化(防浪树)的检查和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对受损的水利工程部位进行修补,做好日常巡检、记录、汇报;水闸及周边环境的日常养护工作;电排站及周边环境的养护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水政工作,对于堤防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报告;落实河道排污口巡查工作;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落实三防工作。
可以说,专业河道养护队的工作综合性、专业性很强,涉及河道河岸环境整治和安全维护方方面面。他们是圭峰会城严格落实“一河一策”的重要力量,可以补齐圭峰会城探索“长制久清”养护机制过程中面临的人力不足、专业性不足等短板。
据了解,目前,圭峰会城正加紧推进《圭峰会城河道保洁管理实施方案》,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激励辖区各村(社区)开展好河道保洁工作。目前,圭峰会城辖区51条河道均已聘请河道专职保洁员,专职保洁员每天都会对所负责的河道进行全线保洁。对于江门水道、英洲海水道和潭江(部分段)等重点河道,圭峰会城结合“一河一策”措施,建立河道长效保洁养护机制,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原则,加大投入,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养护措施以及实施严格考核制度,切实改善河道环境,让“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声音
河道养护队员盼全社会参与河道保护
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一句常见的文明标语,成为河道养护员后,李关图、李加仲、袁华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天,他们都能从河滩上清理出各种各样的垃圾,看着堆成小山的垃圾,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我在村里也很少见到有人随地扔垃圾,但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还是要加强。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更好扮靓我们的家园。”李关图坦言。
“很多河道垃圾都是日常用品,大家为了贪方便随手扔,这样一个小行为看似不起眼,但做的人多了,对环境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文明行为从自己做起。”袁华表示。
“身体上的累没什么,更多的时候是心累。看着河道里的垃圾,我很真切地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我现在都教育小孩和家人做好垃圾分类,不能随地扔垃圾。如果人人都做到这一点,我们生活的环境肯定能变得更好。”李加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