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洲镇东向村推出积分制,受到村民欢迎,村民排队等候兑换心仪物品。
近日,新会区睦洲镇东向村首次开展“积分兑换礼品”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大早,东向村村民廖柏苟就带着孙儿来到东向村党群服务中心积分制管理办公室门前,排队等候兑换心仪的礼品。“没想到平时随手拿着扫把,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能够获得积分兑换礼品。”廖柏苟高兴地说。自东向村自7月推行积分制以来,他每月都可以拿到满分,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争取加分。
文/图 冯瑶君 睦洲宣
“正向激励+反向扣分” “小积分”兑出新气象
“实施积分制,目的是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进一步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助力乡村振兴。”东向村第一书记李慧欣如是说。
她表示,自己和村干部进村入户时发现,基层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基层社会治理也存在薄弱环节。“我们了解到,睦洲镇部分村通过实行积分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因此萌生了在东向村试行积分制的想法。”李慧欣说。
“积分制将村民的行为表现转换成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的方式,调动基层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东向村党总支书记廖健文表示。
在东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断磨合探讨中,该村试行积分制的方案终于确定。
东向村党总支组织委员刘秀琼介绍,该村积分制的参与主体为18岁以上村民,以户为单位,可积分内容包括移风易俗、善行公益、中心工作、表彰奖励四大类。东向村制定了正向激励和反向扣分方案,对奖励、扣除积分的标准、具体分值等都进行了具体说明。
“积极参加困难群体救助、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的,奖励5分;积极主动配合村党组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征地等工作的,每次奖励10分;党员按时参加党员大会的,奖励5分;不注重环境整洁的,每次扣2分;游手好闲、沉迷赌博的,每次扣2分;拖欠承包款的,扣5分……”刘秀琼举例道。
“小礼品+红黑榜”
“小积分”兑出新活力
在积分制试行伊始,东向村就成立了评分小组和监督小组,其中,评分小组主要成员为村“两委”干部、驻村组组员,监督小组主要成员为村审计小组成员。
评分小组负责每月定期对报名参与积分制的村民进行入户检查评分,监督小组负责认定、监督工作,对积分进行二次审核。此外,村民每季度的积分情况将在村里的公开栏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的查询、监督。
“我们的积分可以当钱花,你看,我这个季度有40分,可以换一大箱面条和一提抽纸。这个积分制一定要继续搞下去,让我们可以赚更多积分,换更丰富的礼物。”东向村村民伍美嫦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战利品”。
廖健文介绍,积分可以不断累计,奖励形式除了物质奖励,还有精神奖励。到了年底,村委会将村民积分数量纳入考虑,评选优秀党员、美丽家庭、好公婆(儿媳、女儿)等,推动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和谐、自力更生、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
此外,东向村还将设置“红黑榜”。积分在村中排名前5%,可被列入“红榜”;积分若被扣完或者负分,将被列入“黑榜”,不得参与村里的评选先进活动。
“软约束+硬抓手”
“小积分”兑出新面貌
东向村村民廖先生捐出一批口罩,助力疫情防控;村民组成志愿者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反诈宣传等,自试行积分制以来,东向村的好人好事多了起来,而且,面对村里的大小事,“旁观者”少了,“参与者”多了。
今年重阳节,因疫情防控需要,宴请村里长者聚餐的庆祝活动取消了,但东向村几十位村民自发捐款,为村里的长者送上慰问金。“拿钱做公益,本身就十分有意义,我们村做好事还能积分,就更觉得值得了。这次,我能记不少分呢!”捐款人之一的周买转笑着说。
在东向村驻村组组员郭妮俐看来,实行积分制切合农村实际,且简单易行,让“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小小积分,不仅兑出了乡村新面貌,也让村民的思想和习惯悄然发生着变化。东向村广大党员群众纷纷在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项目征拆、公益活动中争当志愿者,乡风民风明显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