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公益创投项目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交出暖心“民生答卷”
社工正在帮长者检查身体状况。
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新会区委政法委会同区直相关部门以及区内人民团体,每年购买社会服务,在11个镇(街)实施社会治理综合服务项目,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体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文/图 张奕维 胡苹
建好“长者食堂” 伙食可“私人定制”
临近午饭时间,家住新会区古井镇古井社区、60岁的廖阿姨放下手中的家务,准备到街对面的古井社区“长者食堂”吃饭。前一天,她已经提前订好了餐:冬菇云耳蒸鸡、肉末豆腐、炒青菜,外加一碗肉汤。这份套餐为9元,但廖阿姨只需付2元,其他7元,2元来自政府补贴,5元来自慈善基金补贴。廖阿姨说,她对“长者食堂”的伙食很满意。
“这里的伙食可以‘私人定制’,有些人不吃鱼,有些人不吃鸡蛋,这些要求都能得到满足。社区里的不少老人都在这里吃饭,还有老人将饭菜打包,带回家和老伴一起吃。”廖阿姨说。
据悉,针对乡镇居民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新会区围绕社会治理和民生需要,依托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以“政府搭台建设、爱心企业资助、社区积极参与、社工机构运营”的模式,着力提供“长者食堂”服务。
据介绍,古井镇有60岁以上长者10272人,孤寡、独居、高龄人员达8000多人。至今,古井镇已设立三家“长者食堂”,分别位于辖区古井社区、长沙村、洲朗村,服务范围覆盖9个村(社区)。目前,古井镇“长者食堂”项目共收到爱心企业及个人捐赠的餐费79.9万元,惠及200多名五保户、低保户、困难独居长者及残疾人,累计为3.73万人次提供供餐服务。
古井镇古井社区“长者食堂”的负责人介绍,“长者食堂”受到老人的欢迎,餐饮企业的参与度也很高,“服务范围内,老人能在15分钟以内步行到达食堂就餐”。
目前,新会区共投运“长者食堂”24家,实现镇(街)全覆盖,去年服务总人数超过16万人次。
守住民生底线
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明仔,做手工时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青葵社工机构驻古井康园中心的社工赵姑娘几乎每天都会为该中心“梦想展翅”手工队的10余名残疾学员开展日常康复训练,如制作钥匙扣等。在各个义卖活动上,学员们的手工作品十分受市民欢迎,每每都销售一空。
学员明仔的妈妈说:“我儿子患有三级智力残疾,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待着,平时郁郁寡欢。参加了手工队的培训后,他变得自信了,会跟我分享他的所见所闻,还让我帮他把义卖得来的钱存起来。看到儿子的进步,作为家长的我倍感欣慰。”
据悉,仅2020年,新会区就投入1200多万元购买社会治理公益创投综合服务,为4688名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特殊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建立服务档案。过程中,188名项目社工上门探访99594人次,组织平安建设、文艺汇演、康乐活动等社区活动1353场次。
从2012年到2021年,新会每年用于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从48.6万元增长到2600多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公益创投及“拔萃计划”“慈善创投”等项目,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2012年至今,新会区的社工机构从1家增长到16家,社工服务项目从1个发展到80多个,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特殊家庭、特殊人群等提供专业服务,培育了居家养老、长者食堂、“平安通”、康园中心运营、“四工”结合进校园等一系列常态化品牌服务。
打造“心灵驿站”
为群众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我有时候会觉得非常伤心,很想哭。”今年19岁的小君,家住会城街道,父亲早年去世,一直与母亲同住。去年,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小君出现精神异常。小君的母亲选择到社区的心理咨询室求助。经过社工长时间的介入,在母亲的关心和鼓励下,目前,小君病情基本稳定。
全区11个镇(街)全部建立镇级社会心理服务站,233个村(社区)建成心理咨询室;114所中小学校全部配备心理辅导室;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11所基层卫生院设立心理咨询室;6个镇(街)设立职工心理服务站……近年来,新会区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借助社会治理公益创投力量,以社会心理服务为切入点、突破口,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悉,为壮大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新会区组建起由医生、律师、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试点专家组,并搭建起包括专业队伍、基层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心理服务人才库。
自2019年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新会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连续两年排名江门第一,连续八年荣获“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县(区)”,最大限度做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无死角,为群众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社会工作服务能够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关键靠人。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无疑提升了新会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依靠社会治理公益创投综合服务项目,新会区正构建全民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广泛地赢得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