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和“双碳”园区建设
新会区开启全面绿色转型“新赛道”
ABB公司厂房屋顶上的光伏电板达8000平方米。
新会区已经全面开启绿色转型的“新赛道”。图为新会中心园林区。
新会枢纽新城绿植。
广东慎昌(宝矿力) 光伏项目。
新会区全面落实“双碳”战略,让生态环境更美。
11月17日上午,在ABB新会低压开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B公司”),厂房屋顶上的8000平方米光伏电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可别小看这些光伏电板,一年下来可以为ABB公司节约超110万度工业用电。”负责投资建设安装的广东大光明集团营业部经理钟文达说。
ABB公司的屋顶光伏工程,是新会区积极推进“双碳”战略的真实缩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双碳”重大战略部署,新会区正加快研究制定区“双碳”行动计划,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率先垂范。
新会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新会区的六大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生态环境更美”,特别是要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达峰’有序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要积极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和‘双碳’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好场地建设等有关工作,将新会打造成为大湾区西翼科技创新高地。”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预见的是,新会区已经全面开启了绿色转型的“新赛道”,一场以“双碳”战略为抓手的绿色革命,将为新会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作出新的贡献。
文/叶田 图/张奕维
A
战略方向
推进“双碳”实验室和“双碳”园区建设
“双碳”战略为何如此重要?
今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双碳”目标已成为国家长期战略,它不仅是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
“零碳经济意味着全部价值链的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低碳生产竞争力。”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钟晓青表示,这对于增强中国在能源安全、产业链重构、国际标准重塑、创造就业机会、形成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了解到,国家在设定贵州、福建、江西等地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同时,各地也正积极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设“双碳”实验室。
唯有勇敢变革,才能把握新机。事实上,江门也在抢抓机遇,力求在推进“双碳”战略中能够探索出新路径。
10月21日,江门市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召开工作视频会就双方开展多领域合作、共建“双碳”实验室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希望依托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世界知名高校的科研教育资源优势,发挥江门在大湾区的比较优势,双方共建“双碳”实验室,共同培养江门政府和企业急需的科技型、管理型人才,共同建设科研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基地。
该校校长倪明选表示,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发展潜力巨大,且双方历史渊源深厚,合作前景良好,非常期待与江门就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入开展合作,携手探索建立“双碳”实验室。
在11月1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努力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
对许多人而言,“双碳”战略无疑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如何让广大领导干部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重要意义、重大机遇、实施路径等,新会区迅速行动,前不久专门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邀请钟晓青授课,在党员干部层面首先形成共识。
林锡波在会议上强调,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区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新会要突出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科创引领”工程,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其中,提到要争取“双碳”实验室落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双碳”重大战略部署,加快研究制定新会区“双碳”行动计划。积极沟通对接,成立“双碳”实验室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清单,尽快提供办公场地,协调推进协议签署、注册登记等各项筹建工作,力促“双碳”实验室早日落地运作。盘活、整合、提升区内各类创新载体,加快新会创新走廊12个项目落地,谋划圭峰山硅谷项目。
B
战略实施
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担当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新会区深刻认识到要破解“双碳”之难、回答“双碳”之问、实现“双碳”目标。
笔者从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上获悉,该区推进“双碳”战略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要科学谋划实施方案。深入学习研究“双碳”政策,精准摸清全区碳排放底数,深入研究碳排放结构特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结合新会产业特点、规划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前谋划编制全区碳达峰行动方案。
二要加快落实“双碳”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江门“双碳”实验室和“双碳”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好场地建设等有关工作。学习借鉴深圳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要持续抓好宣传引导。发挥新闻媒体、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科普“双碳”知识、宣传“双碳”工作,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据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目前我国尚未确定碳达峰碳中和核算体系、具体工作方案和机构设置等,现阶段市、区的工作重点仍集中于开展基础数据测算和摸底。
为详细了解新会区的碳排放情况,推动下一步绿色低碳发展,尽早部署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区发改局已先行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委托有关单位开展《江门市新会区“碳达峰”研判报告》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数据整理和研判报告的编制工作,正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同时,该局还委托有关单位开展《江门市新会区“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的编制,为下一步“碳达峰”的具体实施工作编制工作方案。
在能耗双控工作上,一是加强能耗监测调控,建立“两高”项目台账,密切关注各镇(街、区)、主要用能企业的监测预警,强化落实每月能耗汇总分析工作。严格把控能耗双控各项指标,确保完成能耗双控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制定能耗双控指标下达到各镇(街、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研究制定下达能耗双控指标,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责任,形成联动合力。同时,指导各镇(街、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把指标进一步细化,落实到企业,加强监测预警,及时调控。
三是把好项目准入关,引导新能源、大健康、高新技术、高端服务业等低能耗产业发展。严把项目节能审查初审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要求的,坚决不予准入。同时,制定《新会区产业能效水平指南》,指引各单位把能耗指标作为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增产扩能的重要因素予以统筹考虑。
C
战略突破
有序推进国家级光伏开发试点建设
在不久前召开的新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上,钟晓青所作的《广东新会生态文明背景下双碳经济策略问题》报告为新会下一步开展“双碳”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了解,早在1991年,钟晓青就在新会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立项研究新会生态经济发展,花了两年时间深入新会所有村(居),开展自然生态环境方面的调查研究,与新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钟晓青认为,做好“双碳”工作,就是要做好“加减法”:“一方面我们要做减法,对高能耗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另一方面要做加法,持之以恒地植树造林。”
结合新会产业实际,钟晓青表示,对有关产业能耗“一刀切”地压减,并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新能源的替代,特别是光伏项目则是一个战略突破口。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新会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新会区光伏备案项目共112个,均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截至今年8月底,新会区已并网光伏项目合计101个,装机容量5.8万千瓦,呈现增长态势。除少部分光伏扶贫项目是全额上网外,其余均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于珠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缺,新会区内光伏项目均为屋顶光伏,没有地面或山林光伏项目。
“以ABB为例,该企业一年的工业用电量约为800万度。通过这8000平方米的屋顶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可达1000千瓦,一年光伏发电可达110万度。”钟文达表示,这相当于替代了整家企业一年八分之一的用电量,按照目前白天平均电价0.85元/度的标准,直接为企业节约了近100万元的成本。
据区发改局介绍,试点计划结合新会区清洁能源产业,开展企业厂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屋顶光伏建设,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影响房屋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式持续稳定增收,优先选择规模可以集聚、建设条件优质的片区作为项目实施对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户和选址,全区统筹规划,根据建设条件的优劣情况,分阶段建设实施,有序推进国家级光伏开发试点建设。
“新会区将谋划推进建设政府权属的各级政府、公共建筑、医院、学校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并通过引导新引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耗能企业建设屋顶光伏,加快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程。”区发改局能源股股长余伟军说。
战略建议
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钟晓青:
抢占大湾区生态文明制高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好生态文明这条路,并不是一味地反对工业发展,而是建设一条通往高效和谐、持续与发展、“高产高质高效”“规模化、商品化、庄园化、高科技化”之路。新会区要确定好自己的城市产业定位,在循环经济、低碳转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
当前,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高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发展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新会区的土地储备充足、旅游资源丰富,一定要抢占生态文明的制高点、关键点、切入点,在招商引资上要选择土地节约、资金密集、理念超前、技术朝阳、发展提领的关键项目。
在生态旅游方面,可以从“景点旅游”发展向“全域旅游”,从“观光旅游”向“康体旅游”“科普旅游”“商贸旅游”发展。以环银洲湖徒步游(自行车)为例,我对其投入产出比进行过分析,在环银洲湖区域每投入100亿元(50—80公里),产出的土地增值则在1000亿元左右,预期效益能使新会的旅游人次翻一番,旅游总收入翻两番,真正打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滨海城市,从而步入国际城市行业。
企业实践
广东大光明集团有限公司:
每年可为社会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超3万吨
ABB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示范项目,是大光明集团所打造的示范项目,包括“光伏+储能”、电管家服务、充电站服务、智能微网配套服务等。
从2014年起,该公司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在能源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业务。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为多个光伏电站项目提供设计、施工及项目投资等业务,共计建设超过30MWp的光伏发电容量,每年发电量超过3000万度,每年可为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万吨。如今,该公司合作伙伴包括ABB公司、中车(广东)、大冢慎昌、利群塑料、富成金属、耀皮玻璃、恒粤家具、澳新食品、标达钢塑、波威音响等多家知名企业。
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
争做“绿色工厂”的排头兵
近年来,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争做“绿色工厂”的排头兵,积极开发和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厂房屋面,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既为公司提供额外的电源,也改善公司的能源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今年8月,该公司投资400万元、年发电量超百万千瓦时的1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投入使用。这是亚太森博首期再生能源试点项目,也是该公司持续探索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该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08.4万千瓦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91吨。与传统火电厂相比,不仅节省化石燃料,更多的是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