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罗坑镇将活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大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2022年,罗坑镇将借助身处银洲湖产业带的优势,借力新台高速公路、中阳高速公路、银洲湖高速公路、国道G240线等重大交通路网建设,健全自身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绵绵春雨中,罗坑镇子营山工业园区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目前,该园区基础设施一期项目正加快建设:子营三路已基本完工,达盈路正进行地下管线铺设,场地平整项目已进场开挖,高压线迁改项目已进场建设塔架基础。
回首2021年,罗坑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35.2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
谋定而动,绘就宏图。
展望2022年,罗坑镇将紧抓身处银洲湖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借力新台高速公路、中阳高速公路、银洲湖高速公路、国道G240线等重大交通路网,积极落实“园区再造”工程,同时,狠抓城镇建设提质、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确保2022年开好局、起好步,为新会区按照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一园三中心”建设,奋力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贡献罗坑力量。
文/图 张奕维 罗坑宣
狠抓工业强镇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口感不错,既好喝又健康!”日前,在罗坑镇龙珠食品工业园的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前来参观考察的人员试饮该公司的水果酵素饮料后表示。这一产品上市后,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据悉,该项目投资1.05亿元,厂房面积达9912平方米,年产值超2亿元,有效壮大了罗坑镇的食品产业板块。
“罗坑镇交通便利、水质优良,非常适合生产我们的产品,希望凭借当地的地域、资源优势,把企业发展成行业标杆。”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国光表示。该公司将打造9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生产,产能提升5倍以上。此外,计划购置全套实验室检测设备,为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保障。
过去,罗坑镇缺少有规模的产业园,产业类型较为单一,这成为制约该镇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罗坑镇积极打造子营山工业园、龙珠食品工业园、新会装备产业园罗坑园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继续为新会区打造“首善之区”贡献罗坑力量。
推进园区扩容提质方面,2022年,罗坑镇将积极谋划罗坑产业园扩容,抢占“双碳”发展先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现代建筑材料、健康食品三大产业链,兼具发展金属制品优势产业,打造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重点发展区。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加快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子营山工业园高压电线塔迁移工程,开展园区基础设施二期建设,优化功能设置,打通交通路网,释放园区土地潜力。以龙珠工业园为试点,推进旧园区升级改造,推动园区高效发展。
强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方面,罗坑镇今年将突出招大引强,聚焦深圳、东莞、广州等核心城市制造业百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以商引商”“产业招商”,着重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以子营山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引进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尽快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进入招拍挂程序,实现早日供地并开工建设。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用地提质增效方面,今年,该镇将持续落实好新会“科创十条”“效益十条”“政令十条”等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辖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项目不少于5个。
狠抓城镇建设提质
构建协同发展 新格局
去年,继中阳高速公路罗坑立交至凤山段通车后,双水至罗坑段也正式通车,进入试运营阶段。
路通财通。罗坑镇现有新台高速公路、中阳高速公路与外界连通,2022年,该镇将借助身处银洲湖产业带的优势,借力新台高速公路、中阳高速公路、银洲湖高速公路、国道G240线等重大交通路网建设,健全自身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与此同时,以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产城融合,题中之义在于产业、城市与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推进城镇建设方面,罗坑镇将参照未来城镇发展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规模和未来园区发展用地需求,推动罗坑产业园、子营山工业园、龙珠食品工业园、天湖物流园区扩容。同时,加强园区周边生活配套区规划,整合产业聚集区和生活居住区资源,提升园区产业、人口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有机更新,加快盘活锦江前、下博商住地块房地产项目,新宝成—冠晖“三旧”改造项目,吸引人流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健全交通路网体系方面,罗坑镇将积极配合G240国道落地建设,加速推动省道S385路面改造及安防工程,争取年内动工建设,畅通全镇东西交通大动脉。加快云湾路、湾东路、天湖西路等镇内道路升级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交通“毛细血管”,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
今年,罗坑镇将继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公共管理水平。继续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标准,建立健全常态管理工作机制,做好“两违”综合治理,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洁,持续改善辖区面貌,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罗坑形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今年,罗坑镇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推进鱼塘尾水生态塘治理项目,以点带面,扩大鱼塘尾水集中整治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全镇按片区划分整治鱼塘。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加强河湖巡查执法,保障河湖管理秩序。实施圩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全面实施林长制,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倾倒、转移工业垃圾等违法行为。
狠抓乡村全面振兴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今年初,新会区罗坑镇潭冈村的紫花风铃盛情绽放。远远望去,山坡像披上了粉紫色的纱衣,美如仙境。在紫花风铃盛放的佳期,罗坑镇举办了“青春·我有我的YOUNG”紫花风铃汉服嘉年华活动,汉服与花海相融,演绎最“潮”国风。
通过朋友圈的传播,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游人呼朋唤友,穿行于花间,聆听花开的声音,陶醉在这片粉紫色的浪漫风情里。人们在踏春赏花的同时,也品尝周边的农家菜,为罗坑镇乡村游带来一波人气。
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产业协同共兴是关键。
今年,罗坑镇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深化“一村一品”,做大做强“升平萝卜”“升平莲藕”两大农业品牌,因地制宜打造“诗意升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宽敞明亮的市场内,热闹非凡;各个片区的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秩序井然,不时还能见到市场监管人员在巡查……据了解,罗坑镇六堡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后,经营面积扩展至1000多平方米,设65个经营摊位。该市场按照干、湿、生、熟等品类分区,地面铺设防滑砖,还配备了消防、照明设备。村民们对新市场的环境赞不绝口:“现在,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买菜啦,这是属于我们的最美乡村市场。”
据悉,六堡市场建于1993年,已为村民服务20多年,市场原有配套设施简陋,地面积水严重、线路老化等问题突出。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为村民提供一个舒心的购物环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罗坑镇、村两级投入170多万元,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对六堡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六堡村环境变靓只是罗坑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罗坑镇将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三化三提升”,巩固“葵乡美丽廊道”和“四沿”区域整治成果。围绕“一带三轴四景”布局,以主干道S385为核心进行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罗坑镇乡村风貌示范带。以罗坑圩镇改造作为全镇乡村振兴启动点,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重点打造滨江沿岸一带成为新地标。
同时,该镇还将着力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农村“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加强内涝排洪设备建设,加快实施新江排涝泵房工程和筷子路排涝泵房工程。推进龙门大坑排洪渠(岭源段)清淤工程、山咀堤段清淤加固工程、永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供水制水工艺改造升级,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罗坑镇将全面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旅结合,谋划发展芦冲古村落和石咀红色领航驿站文旅项目。活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加大林锵云文化的挖掘传承力度,大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狠抓治理能力提档
提升群众幸福感
罗坑镇下沙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800人,常住人口600多人,常住村民40%以上超60岁,属于典型的“空心村”。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近年来,下沙村党总支激发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探索建立“群众点单、书记派单、党员接单、多元做单”机制,推行“红色服务不打烊”,有效加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今,每当来到下沙红色服务驿站,总会看见一支身穿印有“红色服务不打烊”logo红马甲的红色先锋队在开展红色服务活动,他们当中,有的是退休党员,有的是在校学生,他们深受林锵云精神的影响,树立起“铁一般”信仰,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时代光芒。
如今,下沙红色服务驿站已成为集丰富的党史文化、精准的红色服务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精品红色主题公园,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是罗坑镇的红色精神高地和文创品牌宣传的重要名片。该站以抗日名将林锵云“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精神为主线引领,融合下沙村“红色服务不打烊”机制、下沙村五年规划、农村积分制管理、“党群说”、廉政及乡贤文化建设等特色元素进行建设。
现在,距离下沙村率先在全镇组织50名党员群众成立红色先锋队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该红色先锋队共出动200多次,为群众解决修理电器、寻找失物、政策解读、应急救援等大小事600多件。下沙村还倾情搭建“党群说”平台,先进代表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为广大群众提供政策理论、农技科普、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的贴心服务;设立红色先锋榜,每月对积分靠前的红色先锋队员予以亮相,树立标杆作用。目前,罗坑镇正不断拓宽“红色服务不打烊”覆盖面,切实提升品牌影响力。
去年,罗坑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按时完成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6项、镇级为民办实事项目74项。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职人员”系列活动,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职人员队伍。创新党员管理,全镇17个村(社区)实施“红色服务不打烊”,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2022年,罗坑镇将持续筑牢思想根基、建强基层堡垒、深化政府作风建设,狠抓治理能力提档,展现政府服务新作为。
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舆论阵地,加强网络舆情管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建强基层堡垒。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努力培养后备干部,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深化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壮大“红色服务不打烊”先锋队力量,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调动农村无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深化政府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四风”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继续发挥村级纪检监察站村务监督作用,严查工程建设、民生保障、“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推动清单制度运行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全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