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虾对小坪村来说,是一种新尝试。
小坪村的丝苗米一年两造,平均亩产1000斤。
“稻稻虾”开始陆续上市。
3月草木萌动,春耕备耕正当时。
司前镇小坪村毗邻潭江,一年四季,滔滔江水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小坪村的农田自古就被潭江水源孕育灌溉,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灌溉网络和优秀的灌溉水源,构成了稻米生长的肥沃土壤。
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1年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名单,广东丝苗米江门市新会区金箩品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金箩品牌示范基地)成功入选,是新会区唯一上榜的示范基地。金箩品牌示范基地总面积为128.6公顷(1929.05亩),分布于司前镇田边村和小坪村,其中小坪村有近千亩。
如何围绕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做好水稻大文章,成为了小坪村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产业振兴才能乡村振兴,我们要将地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多找出路、多想办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种出效益、种出产业、种出致富路。”小坪村党总支书记黄兆表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一年两造 良田育良种 打造品牌稻米
粒粒晶莹剔透,米饭软硬适中、松软可口……品尝过小坪村出品的“丝苗米”的人们,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丝苗米作为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籼型优质稻米,素有米中之碧玉,饭中之佳品的美誉。
小坪村位于司前镇潭江河西北边,北接司前村,西南与天等村、雅山村相连,水稻面积约113.3公顷(1700亩)。走进小坪村,村内道路平坦通畅,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个大型的生态种养田,坐落在小坪村巷口片区和沙坪片区的田野之间。
去年,专业的水稻种植企业——开平市金箩米业有限公司在小坪村落户。该公司在小坪村种植有19香、金箩9号、美香占2号三种丝苗米品种,一年两造,平均亩产1000斤,打造金箩品牌示范基地。
“我们公司配备专业的科研团队,对丝苗米品种进行研究、试验、观察,力求种出受大众喜爱的优质丝苗米。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的金箩9号丝苗米在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市场上的反响很好,虽然价格会比一般丝苗米高,但由于米饭香甜、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开平市金箩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伟明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金箩品牌示范基地将种植金箩4和南晶香占。每年更换稻米新品种,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是提高稻米品质。
“我们计划4月2日开始播种,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稻谷,减少育秧、栽插两大技术环节,实现水稻栽培技术轻简化,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直播可比插播方式节省10天时间种植时间。”梁伟明表示。
小坪村紧靠潭江流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但一直没有形成特色农业产品。小坪村党总支书记黄兆告诉记者,“种植水稻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水资源,水稻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在孕穗抽穗等关键生育期不能缺水。小坪村90%的耕地属于基本农田,是要种粮食的。然而一直以来,水稻收益率很低,农户散种没有效益,甚至还会亏本,很容易导致农田撂荒”。
黄兆认为,引进有实力的水稻种植企业,结合小坪村的地理优势,打造品牌稻米,提高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可为小坪村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杜绝全村耕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一田两业
稻田养龙虾
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新路径
有别于往年的春耕,今年,小坪村玩起了新花样。金箩品牌示范基地里,春耕正以另一种方式打开:工作人员忙着在水田里划着小船,忙着收获小龙虾。
据介绍,经过数月养殖的小龙虾能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的粪便,对稻田的土地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去年冬季,利用水稻晚造后的闲暇时间,金箩品牌示范基地开始在租用的60多公顷(900多亩)稻田里,进行虾稻共养试验,这是该基地开启有机绿色种养模式的大胆尝试。今年3月,养殖了数月的小龙虾开始上市;4月,该基地开始春播,继续一年种植两造水稻。
“我们与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省潜江市的一家企业合作,往试验田里投放了每亩100斤虾苗,目前水稻和小龙虾的生长情况都良好。”梁伟明介绍,“因为这里的水质好,‘稻稻虾’立体化种养方式感觉很有收获”。
梁伟明进一步解释:“‘稻稻虾’是在早稻收获之后种晚稻,晚稻收获之后养小龙虾,主要是利用冬季闲置农田,养殖小龙虾。”
“稻田养虾对小坪村来说,是新鲜事物,一种新尝试。”司前镇小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靖升认为,“‘稻稻虾’对稻田发展是否真的有利。它的市场前景又如何?种养存在哪些技术难题?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金箩品牌示范基地的探索,对小坪村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机遇或启发”。
在吴靖升眼里,小坪村自然资源并不“平凡”,只是村民们眼界受限,担心产业风险不敢尝试创新,一直在传统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原地踏步”,如何提升土地的经济效益是小坪村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一亩耕地同时产出水稻和小龙虾两种产品,探索“水稻+”,成为了小坪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如果稻田养虾成功,我们可以考虑两种选择,一是为村里散种粮食的农户推广这一技术,帮助农民创收;一是将更多的土地出租给该公司,提高村集体用地收入。”吴靖升说。
“丝苗米是我们村的一块招牌,将来,我们会好好擦亮这一品牌。‘稻稻虾’以一田多用、一田多收的立体养殖模式探索更有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农业生产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黄兆说,未来,小坪村要抢抓乡村振兴巨大机遇,探索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一村多业”的发展局面,助推村集体经济“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