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举办地理标志产品培训班。
新会陈皮是江门地理标志产品,是江门六大优势农业产业的“领头雁”,其全产业链价值突破100亿元。作为岭南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新会陈皮应该如何“走出去”,拥抱国际市场?
3月3日,由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新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办、江门日报社承办的岭南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国际保护和国际市场拓展培训班暨“新会地理标志服务管理平台”小程序上线仪式上,广东省地理标志专家库专家、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李静受邀做专题培训,为现场近50家新会陈皮企业家答疑解惑,提高企业对地理标志重要性的认识和品牌保护能力、意识,助力新会陈皮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文/图 易航
地理标志商标
助力新会陈皮产业健康发展
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地方的“特色名片”。
“培育运用和保护地理标志商标,助推区域特色品牌发展,有利于促进特色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商标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李静表示,加大商标品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2017年,广陈皮入选《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首批8种保护中药材,认定道地广陈皮产地新会。2020年7月1日,我市颁布实施《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解决好新会陈皮“道地性保护、品牌保护、传承与发展、监督与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此外,我市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新会陈皮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争取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地理标志运用,作为全省首批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改革试点城市,首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使用电子受理平台——新会地理标志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申请、标识发放、监督管理等环节电子化,压缩审查时间,提高便利性,调动企业用标积极性。试点改革以来,新增184家企业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累计获核准企业301家,成为全省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数量最多的市。同时,定期组织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作为新会陈皮产地及来源证明,是保护新会陈皮公共品牌的重要抓手。”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会长岑伟斌对我市新会陈皮品牌保护感触颇深。他表示,协会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深化地理标志的应用,着力在会员企业中推广地理标志应用程度,引导消费者认标消费,提高市场对于地理标志认可,扩大新会陈皮地理标志影响力。
“转译”概念
讲好、讲活新会陈皮故事
据了解,2020年8月,新会陈皮被列入有着土特产“出国护照”之称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新增175项保护产品中。“《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实现中国与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通,为中欧双方的地理标志产品提供高水平保护,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产品,确保双方消费者都能买到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商品。”李静表示,这将有利于新会陈皮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上的销售。
然而,出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外国消费者对新会陈皮的接受度存在差异。李静认为,岭南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在拥抱国际市场时,应学会“转译”成外国消费者熟知的概念,用西方人熟知的概念把新会陈皮故事讲好。
李静以印度推广其地理标志产品“纳瓦拉米”为例,讲述了印度地理标志产品与药食文化传承。“纳瓦拉米”是印度喀拉拉邦的地理标志产品,印度人结合喀拉拉邦作为旅游目的地优势,结合印度传统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打造了“米就是生命”的印度米文化概念,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李静表示,“纳瓦拉米”的成功转译得益于印度人“产品+服务”的产品开发理念,以旅游、传统医学、美学等撬开了国际市场。
当前,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静认为,地理标志也面临同样的新发展机遇。
“江门可以利用好湾区优势,走出广东,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讲好新会陈皮故事。”李静建议,新会陈皮要把握好RCEP、《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带来的机遇,做好海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华人社区的调研工作,了解消费者所需。加强品牌价值维护和商标的确权,防止侵权导致商标淡化。同时还要深化新会陈皮的国际形象,将新会陈皮打造成文化产品、服务产品、美学产品。
“这次培训打开了我的思路,地理标志产品发展不仅要注重品牌保护,还要重视其文化内涵的挖掘。”江门丽宫国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副总监钟楚敏表示,接下来,公司将深入挖掘新会陈皮的“道地价值”“中药价值”“康养文化”,深化陈皮药用、保健方面的研究、使用和推广,讲好、讲活新会陈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