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咀渡船全年无休地为群众提供摆渡服务。
“红色领航驿站”是石咀村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红色领航驿站”为前来乘渡船的党员群众提供“理论充电”阵地。
“由于农忙,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在石咀渡口渡江,但以前这里都没有一处像样的休息场所供我们候船。不过,现在好了,‘红色领航驿站’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休憩的好去处,听说日后还将开放免费的特色书吧,现在大家都很喜欢这里。”今年63岁的罗坑镇石咀村村民林日焕感叹道。
据了解,新会区罗坑镇石咀渡口是罗坑与司前两镇的交通要道。如今,在距离石咀渡口20米左右的罗坑镇石咀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有一艘亟待“出征”的船舶,这就是让林日焕赞不绝口的“红色领航驿站”,也是石咀村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罗坑镇石咀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深挖本村渡口历史文化,传承“红色领航不打烊”精神,凝聚镇、村两级力量打造集“红色研学、文明实践、特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领航驿站”,为党员群众提供理论学习、研讨交流、休闲娱乐等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致力于将“红色领航驿站”打造成镇内又一处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高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张奕维
“红色领航不打烊”精神 历久弥新
地处罗坑镇西南部的石咀村,与司前镇隔潭江而望。早春,风里还有着凛冽的寒气,从罗坑镇圩驱车往西行约2公里,远远就能看见鲜红的党旗飘扬在石咀渡口。走到近处看,几个身着亮眼“红马甲”的红色先锋队员,穿行于渡口码头间,而周边等待渡江的车辆和行人们早已排起了长队。
据了解,石咀渡口摆渡的时间为每天清晨7点至傍晚6点,定时定点出发,几十年来风雨不改,只要岸边聚起需要摆渡的人群,马达的轰鸣声便协奏着江水流淌的浪声,为群众提供摆渡服务。渡船全年无休,是罗坑镇“红色领航不打烊”精神的见证。
“从当初的摇橹船,发展到后来的电船、机动船、拖船,它们无一不是我们石咀渡口几十年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石咀村党总支书记林畴安说。
据悉,新中国成立前,石咀渡口周边群众只能凭借摇橹船抵达潭江对岸。甚至,在抗战期间,石咀渡口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据考证,罗坑籍的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曾带领队员在这一带英勇战斗,当时敌众我寡,战斗形势十分危急。石咀渡口的船夫和乡亲们收悉情况后,主动用摇橹船把林锵云和队员们全部运送到对岸,一定程度上为保存本地抗日斗争的有生力量做出了有力贡献。
石咀村的耕地大部分都在河对岸,村内不少村民每天耕作时,都需搭乘渡船才能到达田地。除此之外,历史上,石咀渡口在协助抢险救灾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台风“莎莉”肆虐,大鳌、睦洲、三江等地发生险情,严重危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时,罗坑镇应急分队和石咀党员民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迅速集结,乘坐石咀渡船火速赶赴现场救援,协助做好水上人员搜救、受灾户物资转移、人员撤离及临时安置等抢险工作。
1953年至1995年,石咀渡口是广州大沙头至开平三埠航线的一个重要中转站。40多年间,石咀渡船的工作人员虽一直有变动,但每一位摆渡人都始终坚守在岗,兢兢业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每趟摆渡任务。
从新中国成立前,凭借摇橹船的交通优势协助抗战的“抵御外敌,保护乡民”的爱国精神;到改革开放前后,多次协助抢救稻谷,防洪抢险的“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担当精神;到新时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每趟接送任务的“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的孺牛精神,石咀村的“红色领航不打烊”精神历久弥新、不断赓续,并且,与下沙村“红色服务不打烊”精神要义互为映耀、一脉相承,几十年来为人民服务的红色领航初心从不停摆。
红色先锋队赓续初心
服务为民
这几年来,罗坑镇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党建+全域旅游”,石咀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开发,村集体收入每年都增长,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物质条件丰裕的同时,如何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充实起来,是石咀村党总支书记林畴安思考的一个问题。
罗坑镇党委在该镇下沙村试点推出的“红色服务不打烊”给了林畴安很大的触动。“我想,石咀村和下沙村同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石咀村的渡口、渡船也很有特色,充满魅力,那么,是否我们也可以用红色文化充实村民的精神世界呢?”林畴安向记者阐释了自己当初的想法。
去年,为石咀渡口服务了30多年的“拖船01号”正式退役。这艘船见证了石咀渡口的岁月变迁,石咀村党总支瞄准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将其改造为“红色领航驿站”,既让本村村民有一个学习的场所,也为前来村里开展研学活动的团队和等候渡船的村民提供小憩的场所。
林畴安说,立足实际,“红色领航驿站”将提供三项特色服务。
第一项特色服务是利用船体打造党员教育阵地。通过开设“领航微党课”,为前来乘渡的党员群众提供“理论充电十五分钟”阵地。
第二项特色服务是“红色领航驿站”专属打卡。为了鼓励更多党员群众和搭乘渡船的群众参与理论学习,更好地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及政策,罗坑镇党委帮助石咀村在“红色领航驿站”上规划了学习栏目,还推出专属“船票”:学习打卡一次,可在“船票”上盖一个章,累计一定的盖章量,就可免费乘坐一次渡船。
第三项特色服务是以红色领航精神指引乡村振兴发展。未来,石咀村将以石咀公路口为起点,以墙绘的形式宣传石咀村的红色领航精神,打造“渡文化记忆点”,让更多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石咀的人文历史。
同时,石咀村乘着罗坑镇推广“红色服务不打烊”的东风,在村内广泛动员、细致摸排,组建起了具有“渡口”属性的红色先锋队,让石咀红色领航精神在新时代“船”承。
“最初,渡船上的几位党员志愿者自发组建红色先锋队,在石咀村党总支的引领下,队伍逐渐发展,至今已有20多名党员群众。”林畴安表示。
如今,在石咀渡口,每当有车辆准备过江时,石咀村红色先锋队的队员林叔便会出现在岸边,放好车辆上落板。别看这块上落板不起眼,却“暗藏玄机”,林叔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好潭江的水位,调整上落板的位置,确保车辆能安全过江。
据悉,石咀村红色先锋队紧紧围绕“渡”这一中心,开展好渡口渡船志愿服务,包括渡船日常维护、检查安全设备、渡口清洁、便民服务等。同时,红色先锋队的服务范围还从渡口渡船逐渐延伸到村的日常事务中。如,帮助村里的困难户申请低保、提供政策咨询、帮老助幼、向村民宣传“红色领航不打烊”精神等。
“传承好、发扬好石咀的‘红色领航不打烊’精神,我们责无旁贷。”林畴安坚定地说道,接下来,石咀村将持续丰富“红色领航不打烊”的精神内涵,不断推进“红色领航驿站”平台建设,让“红色风帆”在石咀高高扬起,在为人民谋求幸福的航道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