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检察院举行涉侨不可移动文物行政公益诉讼“云听证会”
跨国传侨声 “侨都记忆”齐守护
为有效破解涉侨文物维护管理和活化利用的“老大难”问题,进一步增强检察建议的专业性、科学性,日前,一场旨在破解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难题的行政公益诉讼跨国“云听证会”在新会区检察院举行。新会籍爱国侨领、文物、华侨历史文化、侨务和法律领域专家与新会区相关行政机关有关负责人参与了听证会。
江门日报记者 张奕维
远程连线“云听证”
当天,担任听证会的听证员是新会籍爱国侨领、美国旧金山冈州总会馆满任主席蒋康荣,他在美国三藩市通过检侨联络平台远程连线,联同4位文物、华侨历史文化、侨务和法律领域专家,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取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罗坑镇、沙堆镇、司前镇等与会人员的陈述。
“一直以来,我局非常重视涉侨文物保护工作,已对全区390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确保文物安全‘零事故’,但由于文物数量大、修缮费用高、非国有涉侨文物多等客观原因,造成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现实困境。保护利用好涉侨文物,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我们今后将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压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普法宣传,深化华侨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卓邦在听证会陈述时表示。
“在区检察院的推动下和区文广旅体局的指导下,我镇已及时启动梅阁码头旧址修缮工程,得到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已筹得捐款100万元,并于近日动工建设。古巴桥修缮工程落实了经费。”新会区沙堆镇党委副书记李维睿在陈述时表示。
“我镇已制定瑞应楼消防隐患整改和芦冲双拱涵洞遗址安全防护隐患整改方案,将加强对牛湾火车码头遗址的周边环境整治,并做好新宁铁路相关文物宣传介绍。”新会区罗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许美兰说。
“本人虽身在异地,却心系故里,饮水思源,记住乡愁。”通过远程连线认真听完陈述后,蒋康荣难掩心中激动之情,“百年前国弱家贫,家乡的建设,有赖海外乡人、万众一心筹集资金来完成各项公益事业。今天政府推动全区涉侨文物保护工作,决心保护涉侨文物。庆幸有海内外乡人齐心合力集资,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梅阁码头修缮工程,希望今秋竣工后码头重现昔日光环。期望涉侨文物能继续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决心保护。”
“加强涉侨文物保护工作有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以保护利用推动侨城、侨镇、侨村建设,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二是推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和传承,延续侨都文化传统特色;三是有利于提高全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形成保护工作的内在动力。”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黄志强表示。
共同守护涉侨文物
今年以来,新会区检察院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联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全区13处涉侨不可移动文物开展现场检查,共发现包括梅阁码头旧址、古巴桥等9处涉侨不可移动文物在日常管理、安全防护、环境维护存在问题,且活化利用程度较低。为此,新会区检察院立案调查,并先后办理相关案件6件。
办案组到梅阁码头旧址、古巴桥等现场实地调查,了解文物现状和整改方案。
其中,梅阁码头旧址位于沙堆镇梅阁村东升里,位处“虎跳门”水域,由当地村民集资及古巴、美国、加拿大华侨、香港同胞于1929年捐资建设,市村民、华侨外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古巴桥位于沙堆镇那伏村牌楼旁,桥身刻有“古巴”二字,由那伏村古巴华侨于1928年捐款建设。牛湾火车码头遗址位于罗坑镇芦冲村潭江滩涂,是新宁铁路沿线遗址之一,是全国首个火车渡轮码头。瑞应楼位于罗坑镇六堡村福星里,始建于1921年,由澳洲归侨兴建,门楣上绘有新宁铁路壁画。
最后,新会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雪勇对会议作了小结。他表示,听证员围绕如何加强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议题发表了专业、科学的意见和建议,行政机关对涉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检察机关依法妥善办理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有助于凝聚与会各方在涉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智慧和共识。新会区检察院将继续依法对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监督,并对有关整改工作持续跟进,与行政机关一起合力推动全区涉侨文物保护工作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