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凤检查果树的结果情况。任晓盈摄
罗亚援将垃圾装进环卫车。黄胜摄
轮渡上下客期间,陈师傅在阴凉处乘一会凉。 卢瑞麟摄
阿豪正在等待客人取餐。卢瑞麟摄
7月26日,新会区应急管理局发出紧急提醒,提醒居民预防热射病。当前,新会区橙色高温预警信号、黄色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正在生效,未来一周连续高温晴热,日最高气温可达37-38摄氏度。新会区各领域的户外劳动者无畏“烤”验,坚守岗位!向他们致敬!
文/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任晓盈 殷浩轩
见习记者 卢瑞麟
环卫工人
一天扫地近万平方米
清理40个公共垃圾桶
地面在阳光的暴晒之下,变得滚烫。微微一甩头,汗水滴落,顷刻蒸发。昨日早上9时,环卫工人罗亚援正在新会区人民会堂前广场清扫树叶。
昨日,罗亚援早上6时就开始了工作。她一天要清扫新会区人民会堂周边区域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地面并清理该区域内的40个公共垃圾桶。上午8时许,阳光普照,罗亚援掏出了她的“防晒神器”。“我们现在配发了电动环卫车,根据相关规定,要佩戴安全头盔,但是安全头盔并没有帽檐,没有防晒功能。我在网上找到了一款帽檐和帽帘,只要几块钱,可以直接挂在安全头盔上将其改造成防晒帽,便宜又实用。”
“如今市民素质提升,烟头、纸巾等生活垃圾少了很多,路面上的垃圾以落叶为主。同时,随着养狗的人越来越多,处理狗粪成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希望市民可以自觉处理宠物的排泄物。”罗亚援一边扫地一边说。
“户外扫地出汗量大,胶鞋和手套里全都是汗,粘粘的很不舒服,我每天都带一大桶水及时补充水分。”上午10时,气温上升到了37摄氏度,罗亚援的脸上不时地流下汗水。她告诉记者,这桶水用处很多,既可以饮用,又可以洗手洗脸消暑。
10时30分,罗亚援将一个垃圾桶倾倒在满满当当的环卫车上,前往垃圾中转站,“现在最想做的事是回休息室洗把脸,吹空调吃饭。”11时,罗亚援回到了公司,将电动环卫车插上充电桩,完成上午的打卡。
“我们平时中午会来这里吃饭,里面有空调、冰箱、wifi、微波炉、洗手间、直饮水等设施。”记者跟随罗亚援进入了公司附近的新会区环卫爱心驿站(大云山户外劳动者休息室),看到里面已有十几位环卫工人在休息。
“近期连续高温,我们排班时会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江门新会北控绿润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会成街道一片区负责人张金戎表示。
轮渡工人
脸庞和脖子
被晒得黝黑
新会辖区内江河多,群众交通需要渡轮。
21日下午4时,记者在睦洲渡口的渡轮上见到了渡口的工作人员陈师傅,他穿着荧光色马甲,体型较瘦,虽然戴着草帽和墨镜,但仍能看出脸庞和脖子已被晒得黝黑。
“上船的乘客请穿好救生衣,到渡轮两边的行人区站稳扶好。”陈师傅引导完渡轮上的乘客就位后,一路小跑,取下码头上用于固定船只的挂钩,并使用遥控器升起吊桥,从而协助渡轮驾驶员开启下一趟的渡轮,这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陈师傅所在的睦洲渡口渡轮,连接睦洲圩镇和睦洲南镇村,是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往返于荷麻溪水道两岸的交通工具。
黄昏前的太阳尤为炙热,加上渡轮发动机散发出的热气,记者随陈师傅来回坐了两趟渡轮就已经热得头昏脑涨。陈师傅告诉记者,睦洲渡口的轮渡从早上6时半开到晚上10时,工作期间,他和同事们会进行轮换休息,但平均每个人每天都会在渡轮上工作近10个小时。陈师傅说,风吹日晒对他们而言已是家常便饭,最近的高温虽然有点熬人,但他们已经习惯了。
渡口的客流量小的时候,渡轮在码头上停靠时间会稍微长一点,陈师傅便会走到岸上阴凉的地方稍事休息,吹一会江风。
陈师傅表示,像他这样的渡轮工作人员,在夏季每月会有100多元的高温补贴,并且会定期收到单位发放的菊花茶等消暑饮品。
傍晚6时,结束了乘渡过江的晚高峰后,渡轮上的全体工作人员终于迎来了晚饭休息时间。陈师傅卸下脸上的疲惫,和同事们有说有笑。
外卖骑手
一看地名就能 想到最快路线
进入三伏天以来,新会区天气持续高温,外卖骑手们却依然忙碌着。
中午时分,外卖小哥阿豪刚完成一单配送任务,驾驶摩托车返回骑手站点附近的大新路步行街,停好车,快步走进附近的便利店买了一大瓶矿泉水,大口喝了起来,全然不顾身上的T恤衫已经湿透。这是阿豪正式入职会城街道中心南路美团骑手站点的第四个月,此前他已经在这里做了接近三年的兼职外卖骑手。
午后,新会的天气越发闷热。阿豪在平台上接到了新的派送订单,需要从惠民西路的餐饮店取餐并送到北安北路的翔鸿驾校。阿豪带上记者立即骑上摩托车出发。虽然当天的天气预报显示为阴天,但坐在摩托车上的记者依然能感受到烈日的热辣。
从城区的道路和小巷中穿梭,10分钟左右便到达了翔鸿驾校,但客户却没有接听电话,在驾校门口等了几分钟后,阿豪才完成了本次派送任务,此时的室外温度是34摄氏度。“送餐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到了目的地,不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客户,这样就要浪费不少时间。”阿豪一边说一边用手机翻看平台上的新订单。
下午3时左右,平台上出现了许多奶茶、简餐等配送订单,阿豪接了3个从仁寿路送往今古洲方向的订单。“做外卖配送最重要的还是熟悉路况,做到只看地名就能够在脑海里规划出最快捷的路线,这样送货效率才高。”阿豪笑着说。
配送间隙,阿豪向记者介绍道:“外卖骑手分为不同的班次,我所在的班次是早上11点到晚上7点半,但工作时间的弹性较大,期间的接单数量可以由骑手自己掌握。”阿豪说,一般每天他都会完成60个订单以上,才会下班休息。
记者看到,由于长时间在户外,阿豪的双腿被晒出了肤色“分界线”。
柑农
农忙时节人手短缺 她从清晨忙到中午
7月盛夏,骄阳似火。在新会区双水镇蓢头村的柑人汇庄园,工人们正顶着烈日,穿梭于果树间。
“这批果树枝干粗,修剪切口多,可见是十多年的老柑树。”“近期是小青柑采摘季,我们会摘取部分柑果制作成小青柑。”……一路上,柑人汇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钟伟凤认真地检查果树的结果情况,有需要时停下进行修剪,还不时指挥工人们调整喷灌装置喷洒区域,同时耐心地逐一解答记者疑惑。
26日,记者跟随钟伟凤走进新会柑种植果园,攀上数个山头,体验柑农日常劳作。钟伟凤说:“近期高温酷热,我每天五六点起床,趁着天色刚亮,气温没那么高,赶到地里多干点活。”常年的户外劳作,让钟伟凤拥有十分匀称健康的小麦肤色。目前,柑人汇庄园承包经营的土地约16.7公顷,由于人手紧缺,钟伟凤及其家人更是全力以赴。接近中午时分,钟伟凤的衣襟早已被汗水沾湿大片。
柑人汇庄园种植面积大,农忙时节人手更是短缺。钟伟凤告诉记者:“为缓解这一状况,近年来,我们积极购置了不少设施设备,如大疆无人机、智能除草机器人、自动喷灌装置等,力求实现新会柑种养护半机械化作业。”
当天,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两台面积约一平方米的智能除草机器人正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山头上进行除草作业,随着机器的推进,连片杂草一一被铲除,随后以“秸秆还田”方式回归土壤,为新会柑种植提供绿色生态肥料。
“种植新会柑,一年到头来都有很多需要操心的地方,个中辛苦只有自己能体会。”钟伟凤表示,近期面对高温天气,会对劳作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并为柑树提供更充足的水分,还会特别留意每棵树是否有出现被阳光灼伤的“太阳果”现象。
★相关链接
工会向一线职工送清凉
7月15日上午,新会区总工会开展“送清凉”活动,为新会在建工地工人送上消暑饮料。
据悉,6月中旬以来,新会区总工会分组分批慰问建筑工人、环卫工人、道班工人、公安干警等露天岗位及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者,并向他们送上清凉饮料。据统计,截至目前,新会区总工会已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40场次,发放解暑饮品1.7万份。
★医生提醒
户外工作者谨防中暑 重症中暑会危及生命
近日天气持续高温,新会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吕博文提醒,市民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以及不通风环境下,易导致中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应谨防中暑,重症中暑会危及生命。
吕博文表示,进入“三伏天”以来,因中暑送院的病人逐渐增多,主要以从事户外工作的青壮年为主。在7月25日,医院收治了一名热射病患者,送院时已出现神智不清,体温达到40摄氏度,情况较为严重。
吕博文提醒,长时间在高温、高湿以及不通风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要注意,当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动作不协调和大量出汗的症状时,极有可能是先兆中暑,应马上脱离当前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还可以通过用湿毛巾擦拭身体,补充水分以及饮用含盐的电解质饮料缓解症状。
如果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发烧,体温达38摄氏度以上,皮肤潮红,心跳加速,特别是伴有神智不清、昏迷或者抽搐的情况时,必须及时送院抢救和观察。“送院时间越早,救治的效果越好。”吕博文表示,要注意中暑症状的早期识别,避免因拖延送院导致加重至热射病阶段,热射病严重者会造成中枢神经损害和引起全身器官衰竭,死亡率较高。
吕博文还提醒,热射病是严重的中暑,在家也有可能得热射病,当家里的通风条件不好,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容易引发非劳力型的热射病,多见于年老体弱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所以在家要注意通风,有条件的尽量打开风扇、空调等,降低室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