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是广东“三宝”之首,千百年来,无数勤劳的新会人凭借“一块皮”兴家旺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新会区大力推进陈皮产业发展,成功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陈皮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全区有陈皮产业市场主体超1700家,已形成药食茶健以及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的产品规模,带动全区6.5万人就业,2021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45亿元。
文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科技加持+品牌塑造” 推动产业大融合大发展
抓好科技、科研,抢占产业创新高地,是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的必然态势。
近年,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国内30多家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设立合作平台,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超亿元,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陈皮相关研究院,成立由柑橘生产技术、陈皮标准化生产、柑橘及陈皮精深加工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新会陈皮产业园智库。
该产业园还与中山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共同开展新会陈皮、新会柑规范化标准研究,累计获3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自主研发生产设备近百套。
新会陈皮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新会柑皮、肉、渣、汁、核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精深加工链条不断拓展。
在培育“名牌”企业方面,新会区已有陈皮村、新宝堂、丽宫食品、丽宫农业等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陈皮人家、泓达堂、葵禾、广盈等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共有46个陈皮系列产品获认定广东省名牌产品,商标品牌有效注册量1959件,新会陈皮产业蝉联“中国品牌·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中药材品类榜首。
在文旅融合方面,“陈皮+”概念大受热捧。“陈皮+金融”,新会区联合江门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推出特色金融产品,打通了新会柑种植及新会陈皮加工的融资渠道。“陈皮+数字营销”,新会区紧跟直播带货发展潮流,推动“新会陈皮+直播+电商”数字化发展,打造“直播卖陈皮”“云赏柑花”“云品柑茶”等数字化营销案例,扶持打造“葵客”等电商品牌,助力新会陈皮产业拓销路、打品牌、增效益。
新会已建成新会陈皮文化与产业博览中心,打造了陈皮古道、新会陈皮村、陈皮小镇等文旅融合体,成功举办5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以及新会柑农节、陈皮美食旅游节等大型陈皮主题节庆活动,“陈皮宴”、陈皮预制菜等加速推陈出新。2021年,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入选国家非遗。
“智慧溯源+重拳监管”
保护新会陈皮道地性
为保障新会柑、新会陈皮道地性,维护品牌效益,近年来,新会区政府和陈皮企业形成合力,多措并举,构建新会陈皮产业全链条溯源体系,为新会陈皮系列产品打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为生产流通全过程打造“安全屏障”。
2019年,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正式启用,成为省内第一个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业、覆盖全产业链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摸查的方式,对全区新会陈皮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流通情况进行实地摸查和数据采集。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慧系统也不断革新。为进一步加大对新会陈皮的品牌保护力度,对全产业链实施数字化和溯源管理,今年,新会区特邀西湖龙井溯源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单位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到新会调研,开发建设更具专业性、实操性的新会陈皮数字化管理系统。
据了解,新会陈皮数字化管理系统将按照“工艺过程数据化、管理过程自动化、决策系统智慧化”的总体定位,构建“一图一库一网两微一平台”,构建新会陈皮产业地图,建立新会陈皮产业数据库和新会陈皮数字化管理平台。
守护新会柑、新会陈皮道地性,也是各大企业致力推进的标准动作。
新会龙头企业丽宫食品与新会区各镇(街)的柑农、新会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丽宫产业联盟,鼓励柑农规范种植新会柑,做好种植溯源记录。在深加工环节,该企业赋予每款新会陈皮产品溯源码,实现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溯源,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及消费者权益。
在泓达堂,每款新会陈皮产品也都有专属溯源码。据了解,该企业通过开发溯源系统、建立溯源数据库,实现了新会陈皮从田间到仓储流通的全过程数字化追溯。
新会区还抓好监督执法,对假冒伪劣产品重拳出击。建立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打造新会陈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引导各镇(街)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鼓励企业自主建设“田头检测室”。积极开展新会陈皮产业市场监管与打假维权工作。据悉,近年来,新会陈皮、新会柑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