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强化县域资源要素配置。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县域,最大的潜力也在县域。如何使短板变长、使潜力变现,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在现代化新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必答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正是全区经济的薄弱环节,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作为县域经济专班的牵头单位,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锚定高质量发展,全面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乡融合促进一体化发展。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提高认识 分解目标 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 聚力壮大县域经济
对于《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规划,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有着精准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在《行动方案》印发之初,区发展和改革局就组建工作专班,立足职能认真研究解读,分解目标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局具体工作方案,形成工作、目标清单,强调挂图作战,“以成效论英雄”。该局明确,要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按照《行动方案》中“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以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为抓手,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把镇(街)、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新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完善区镇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全力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实现2023年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的目标。
为此,区发展和改革局将聚焦壮大县域经济这一工作重点,坚持大局思维,统筹资源力量,聚力发展与改革,求新求变求突破。
破解区镇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方面不足等方面的难题。深入落实“园区再造”工程,坚持统筹区镇发展资源、产城高度融合等原则,全面推进区镇经济一体化改革,全力服务圭峰会城、潭江、银洲湖西岸、银洲湖东岸等四个一体发展区,推进园镇、规划、招商、“工改”、服务、交通等六个一体化工作,实现区镇一体、园镇融合,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强化镇级联城带村作用,使镇域规划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招商引资更加精准、政务服务更加优质、发展红利更加丰厚。
搭建平台服务发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开展园区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打造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凤山湖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集中资源推进新会智造产业园、高新区—三江睦洲2个先行启动区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全力布局发展传感器产业链、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集群,做优做强广东轨道交通省级特色产业园。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优势产业集群。
推进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全力抢抓“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平台,支持银洲湖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海新区加大园区建设力度,高水平谋划深江经济合作,联合港澳规划建设大湾区国际职教城。加快融入“广深港澳”1小时经济生活圈,深化与港澳在跨境政务服务、产学研、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
全力推进新台合作发展。聚焦新会台山两地园区共建、特色农业、海洋经济等领域,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江门打造省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建立机制 狠抓落实
以重点项目为核心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行动方案》指出,要以“十大行动、十大建设”为牵引,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新会区正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成熟运转阶段,区发展和改革局把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成立推进“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一把手”挂帅,加快区镇经济一体化架构搭建,明确四个一体发展区运行机制和任务目标,建立考核机制。力争年内有效整合要素资源,到2025年得到充分利用,统筹资源解决镇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
下一步,区发展和改革局将围绕《行动方案》,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锚定“双碳”目标,推动产业、能源绿色转型。高标准打造“双碳”产业园,形成区域节能环保、电子、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双碳+园区再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未来产业,结合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重点培育硅能源、储能等产业。积极推动深江合作,找准产业发展风向标,形成新的特色产业发展增长极。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构建安全高效现代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推进电、油、气等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强化县域资源要素配置。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出台《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实施方案》,开发建设统一、完整、规范的重点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强化全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先导作用,在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统筹谋划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项目,重点抓好国道G240、国电投新会大泽燃气热电等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实施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提升中心城区承载能力。
重点促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尤其要高质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衔接“软连接”。加快推进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机段建设,力促广佛江珠城际、珠肇高铁江珠段动工,打造更加便捷的轨道交通枢纽城市。落实好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专项改革试点工作行动方案,推动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到新会投资兴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江门市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含新会区圭峰会城、大泽镇、司前镇)及双水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以点带面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