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受清华大学邀请,新会区委组织部相关人员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社会实践洽谈双选会,为清华学子提供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选择。清华大学新会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凭借独特魅力备受瞩目。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通讯员 余茂东
强化统筹谋划 力促校地合作
近年来,新会区与清华大学全面对接,开启“校地合作”新模式。
2022年4月,新会区与清华大学团委签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这是清华大学在广东省内与地方政府签订的首份此类协议。2023年2月,新会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签订人才供给基地合作协议。2024年5月,新会区成功设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实践点,汇聚优质乡村振兴人才资源。
同时,江门双碳实验室、新会区教育局、新会第一中学、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等部门单位分别与清华大学签订意向合作协议、美育教学研究合作协议、美术教育合作协议、物理数学学科教学提升合作协议等4份协议。一系列高端合作,开启新会区“内育外引”人才新模式。新会区以此为契机,将科学研究、师资培训、教育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与清华大学优质资源链接,加强人才交流,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科研方面,推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江门碳中和研究所在江门双碳实验室挂牌,该研究所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将建设成为服务与引领“双碳”发展的科研基地、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机构,以及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化研究的新型科创载体。
在人才培养方面,新会区邀请清华大学专家到新会交流授课。同时,新会一中组织物理、数学学科教师参加清华大学线上导师制教学能力提升进修项目,共培训教师80多人次。梁启超纪念中学已选派优秀美术特长生,接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线上辅导。近期,新会一中、梁启超纪念中学将选派一批物理、数学、美术教师到清华大学接受系统训练。
在文旅方面,新会区聘请清华大学相关专家团队编制《新会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新会茶坑村文化装饰展陈工程方案》,推动新会区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清华大学将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工作案例写入公共管理教材。
精心规划实践路线
吸引清华学子到来
为吸引清华大学的优秀学子到新会区开展社会实践,新会区围绕红色教育、行业认知等主题设计了8条路线,覆盖新会区重大科研平台载体、重点产业集群等。2022年以来,已有200多名清华大学学生到新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清华学子发挥聪明才智,为新会区企业、学校、医院的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双选会中,清华大学新会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电池、新材料、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在保障措施方面,则精心规划多条成熟的实践路线,如红色教育行程、行业认知行程、文体教育行程、劳动教育行程等。
“部分清华大学博士生还向我们咨询新会人才政策,聚焦购房补贴、租房优惠及重点产业创新机遇,为未来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作考量。”新会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选会为新会区与清华大学的进一步合作搭建了桥梁。未来,新会将继续与清华大学携手共进,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与清华大学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为推动校地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