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人民医院口腔中心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新会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教育体系建设。
2025年新会区十件民生实事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后,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对民生实事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分管区领导和责任单位,紧盯目标加力推进。区人大常委会将监督推动民生实事作为重中之重,制定监督工作方案,完善领导牵头督办、工委对口督办、代表跟踪督办的监督机制,扎实推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目前,2025年新会区十件民生实事总体进展顺利,细化分解的34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10项,其余24项正在加快推进,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期中答卷”。接下来,新会区将坚持进度和质量两手抓,推动2025年新会区十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以更大力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简家琳
推进教育提质增效方面,推进公办中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会一中新校区项目和梁启超纪念中学扩改建项目;完善青少年心理教育体系建设,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全区37所公办中学“一校一社工”项目全覆盖;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开展医教结合培训,安排心理教师到区第三人民医院跟岗学习;加强在校学生交通安全工作,已开展105场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专题宣传活动。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面,新会区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大楼投入使用,推动全区传染病诊疗水平整体跃升;新会区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投入使用,提升口腔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体验;新增的23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已配置在人员密集的公益性重点场所,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44场次,覆盖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近4780人次;职工医保住院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56万元提高至58万元。
持续关爱“一老一幼”方面,有效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发动8家社会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活动,发动6家养老机构将内部食堂对外开放,为周边老人提供更多就餐选择;编制城区公园适儿化适老化改造方案,预计9月开工;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馆完成升级改造并对外开放,已开展科普手工制作公益课程;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已培训165人次。
加强底线民生保障方面,逐步缩小城乡社会救助差距,截至6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716.0576万元,惠及31016人次,发放城镇低保金469.0284万元,惠及4943人次;提高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水平,截至6月累计救助特困人员4634人次,发放特困金704.368万元;加大独居老人家庭火灾报警装置安装力度,完成统计工作。
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抢抓林时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分优化5900亩、森林抚育2900亩,深入开展2025年乡村绿化大行动,目前乡村绿化种植树木10.18万株,完成全年计划量107.3%;推进红树林造林工程建设,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34个,其中新建29个,升级改造5个。
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方面,提高农村地区新能源电动车辆充电设施覆盖率,新建成公用充电站21个、充电枪202支,全区各镇电动自行车充电插位新增总数2716个;推进大泽镇G240国道公交站设计方案落地;全面摸排城区道路拥堵点,制定启超大道与明德路交叉口、三和大道交通大厦岗路口等5处交通堵点优化改造初步方案和工程预算;“健康惠民公交专线”开通运营,连接城区五大主要医院,供群众免费乘坐。
升级城乡交通设施方面,加快贯通国道G240大泽园区至凤山湖园区段,已完成X561跨线桥、张村立交桥、沙冲中桥、乡道Y156中桥、和平村中桥等5座桥梁主体工程;完成江门大道主道东甲立交至新中路跨线桥路段路面修复工程,共修复破损路面30处;完成省道S385翠三线新中公路路面修复养护工程。
完善优生优育服务方面,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支持基层工会拓展服务范围,制定了2025年度职工子女托管(托育)补助方案,其中寒假期间已举办13个托管班,惠及540名学子;聘任第二期新会区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58名,截至6月底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课堂进基层进家庭53场次。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方面,银洲湖海堤加固工程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4370万元,防浪墙加固11.1公里,目前正在进行堤防加高培厚;推进东侯路水浸点整治,已编制《东侯路(维达纸业—林科所)雨水管改造工程》方案及概算书;推进深源里、北园新村水浸问题整治前期工作,开展《北门社区、深源里内涝缓解方案研究》编制。
提升稳岗就业工作水平方面,推进省级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选址会城街道五显路20号首层,建设1个标准化零工市场,开设“信息登记、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劳务维权、政策咨询”等基本职能服务;持续开展“三项工程”,至7月下旬,新增“粤菜师傅”培训489人次、“广东技工+农村电商”培训3796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074人次,有效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