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黄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3日,景堂图书馆举办“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抗日战争时期景堂图书馆保护珍贵图书事迹”专题讲座。通过网上报名自愿参加的学生和家长60人参加了活动。
讲座由新会区博物馆原馆长、景堂图书馆原馆长袁梅梅主讲。她系统讲述了抗战时期景堂图书馆克服艰难险阻,成功保护并转移大量珍贵书籍文献的感人历程。
据悉,景堂图书馆于1921年,由旅港新会人冯平山筹资兴建。该馆1925年免费向大众开放,是新会区重要的文化地标。1938年,日寇侵华战火燃至广东,冯平山之子冯秉华密切关注战局发展,频致函景堂图书馆商议藏书的安置等问题。景堂图书馆没有一关了之,而是选择继续服务,积极宣传抗日,并最大限度地保护馆藏图书。该馆将珍本、丛书等运往香港,保存于冯氏大宅居安园地下室。据该馆保存的《一九四九年度各种表册(一)》记载,1949年3月5日“收到由穗运回存港图书二十五箱”,16497册珍本丛书完好回归。1949年10月,景堂图书馆再次向大众打开“知识府库”的大门。
此次讲座通过现场讲述和展示文献记录的方式,回顾历史、致敬先辈,对公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景堂图书馆馆长谭红霞表示:“回顾景堂图书馆抗战时期的那段历史,无异于阅读最好的教科书。希望学生们铭记历史,珍惜如今良好的读书环境,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东方红中学初二学生小陈说:“我是新会本地人,平时有空就会来景堂图书馆看书、参加活动。通过听讲座,我了解到图书馆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收获很大。”
“景堂图书馆是香港同胞创办的图书馆,历史底蕴深厚。在战火之中,它转移了珍贵的图书,延续了文脉,具有侨乡特色。”来自安徽的大一学生小刘表示,来这里当义工一个多月,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新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