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会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题为《把企业当成生命体来看待》一文,迅速在新会区各界特别是企业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新会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视企业为生命体”工作理念,深度契合企业真实需求,精准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义,成为凝聚政企共识、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的重要载体。
新会企业主纷纷表示,这一工作理念深刻回应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关切,体现了新时代营商环境建设的精髓。政府以“陪伴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定位,通过精准施策释放政策红利,以制度活力激发创新动力,助力企业从单一“经济单元”转变为具有成长性的“有机生命体”,切实增强了企业扎根新会、持续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统筹/叶田 文/叶田 黄胜 任晓盈 钟珍玲
鹏厦机器人智造园
打造大湾区专业化
智能机器人特色园区
从项目落地的那一刻起,新会区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企业的关怀。
在项目建设初期,新会区积极利用载体空间支持,为鹏厦机器人智造园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发展空间,让我们能够按照高规格的规划,打造集生产、研发、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同时,产业基金扶持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项目的启动与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园区内加快集聚发展。
在审批流程方面,新会区的举措更是让企业大为赞赏。
新出让地块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使得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损耗。全要素并联审批以及深化“交地即动工”改革,让项目建设一路“绿灯”。
新会区以35个全市最多的“即办”项目数量,精准服务项目落地建设,让企业成功摆脱了繁琐审批流程对自身成长的束缚。
“全程代办”“精准对接”等一系列服务“组合拳”,让企业无需在复杂的手续中耗费过多精力,可以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中。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贴心服务,充分体现了新会区对企业初创期脆弱性的深刻理解与关怀。
鹏厦机器人智造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在新会区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未来计划集中优势,招引机器人头部企业,把园区打造成为大湾区专业化智能机器人特色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新会集聚成势。
同时,园区方正筹备成立一个10亿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为新会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星储能
新会效率助力
“深圳研发+新会制造”无缝衔接
当中星储能智谷项目还在为选址犹豫时,睦洲镇专班第一时间通过深圳储能联盟与项目方对接,精准分析物流、人才、配套优势,最终打动了项目方。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从员工安家到产业链配套,新会区以“深圳标准”严格要求,全程提供“生理级”响应服务。
政府帮中星储能智谷项目快速解决办规、改规、报建等一系列难题,效率不输深圳。新会构建的“标准—定制—土地”三级空间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载体需求,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灵活适配的载体支撑。政府不仅在产业化层面提供支持,还在生活配套上全面跟进。园区内员工宿舍、商业街、医院、学校等设施一应俱全,打造出“15分钟生活圈”,有效解决了深圳外派员工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
目前,中星储能智谷已吸引4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涵盖储能系统、逆变器、电池组件等多个细分领域,“深圳研发+新会制造”模式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
新宝堂
贴心服务为老字号
创新发展注入“强心剂”
作为创立于1908年的“中华老字号”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单位,在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企业深切体会到新会区为企业提供的,正是一种遵循生命成长规律、覆盖全周期的服务体系。
这种尊重企业“生长逻辑”的服务,为新宝堂这家百年老字号注入了新活力。无论是新宝堂成立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生物技术实现柑肉资源再利用,还是投资建设制药公司进军中医药产业,新会区高效的“全程代办”和“精准对接”服务,都为企业扫除了发展障碍,让老品牌能够轻装上阵。
在新宝堂从传统陈皮商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提供了精准的政策指引和资源对接,助力企业完成从“传统绽新辉”到“科技结硕果”的华丽蝶变。
最重要的,是那种纾解“成长梗阻”的倾力相助。面对复杂的药品生产许可审批和开拓澳门医药市场的挑战,新会区构建的快速响应机制总能提供专业指导,这种“雪中送炭”式的服务,为老字号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在新会,新宝堂感受到的服务是立体的、有温度的。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陪伴者”,让新宝堂这家百年老字号既能安心传承,又能大胆创新,真正实现了生命体般的生生不息和枝繁叶茂。
广东润宇
让本土企业感知
“被重视的温度”
广东润宇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扎根新会10余年,在传感器行业持续深耕,离不开新会区委、区政府的全周期护航。
在落户阶段,新会区“湾区通服务专区”提供专人导办、全程帮办的商事登记服务,实现“一天办结”。在增资扩产环节,政府通过“工建项目会商系统”推行模拟审批、容缺受理,推动项目“拿地即动工”。在技术攻坚期,市、区领导亲自协调芯片流片资源,解决专用集成芯片的研发瓶颈。新会区更是将该企业纳入高质量发展核心梯队,及时同步产业政策 动向,让本土企业感受到“被重视的温度”。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新会区以政策韧性护航企业转型。一方面强化法治保障,将审批服务嵌入法治框架,建立涉企诉求极速响应机制;另一方面靶向施策,针对增资扩产项目、技改项目等提供精准政策支持。扎根新会,既是情怀,更是对未来“政府有为、企业有位”共生生态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