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大鳌镇河网密布,素有“西江明珠”之称。
【镇情概述】
大鳌镇位于新会区东南部边缘,素有“西江明珠”之称,全镇区域面积52.5平方公里,辖下有16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3.8万人。大鳌“三宝”——南美白对虾、慈姑和莲藕远近闻名。大鳌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集装箱制造及配套产品是其支柱产业。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简家琳
通讯员 汤晓琪
晨曦初露时,万亩虾塘的碧波开始跃动;正午阳光下,新会中集、丽宫产业园区热火朝天;缤纷夜色里,“笑虾虾”夜市和红卫岛码头人头攒动……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推进,大鳌的土地上既推进着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大工程”,又发生着绿美风貌提升的“小焕新”。
深中通道通车后,新会区大鳌镇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锚定江门对接深圳“东部第一镇”的总体定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过程中,走出强镇富民兴村的大鳌路径。
规划先行,典型镇村“起宏图”
“大桥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围绕“深圳所需、新会所能、大鳌所长”,大鳌镇靠前谋划、统筹布局。
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典型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塑造制造业发展的“磁场效应”,大鳌镇紧抓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机遇,收储土地逾30公顷,搭建起总投资超11亿元的现代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招商中心及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超4300万元的成业大道、超2900万元的鳌兴路已先后完工并试通车。同时,与新会中集紧密联系,投资达4.4亿元的园区改造升级项目正加速推进,行政办公大楼落成启用,景云环保、景云新材料、云泰科技等配套企业已落户。2023年至今,大鳌镇持续向深圳等地招大引强,已成功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达19.8亿元。
坚持乡村特色打造,推动典型村建设“一村一策”。立足“1+5+2”发展模式,大鳌镇以第一批典型村东风村为样本,为第二、第三批典型村设计发展蓝图。以深滘村为例,新打造的水产养殖技术服务街涵盖苗种繁育、养殖、饲料生产、病害防治、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商铺,可一站式满足养殖户生产需求,形成“镇村联动”的招牌;新一村探索“新一村,村一新”的理念;新联村聚焦种植业优势,培育稻田前的“科普+观光+消费”多元业态……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村里的风貌逐渐好了起来,这是发生在大鳌镇许多典型村的深刻变化。
对虾跃动,产业链条“活水来”
2024年,大鳌南美白对虾产量约3.3万吨,总产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5.1%,在珠三角对虾市场占据可观份额。从滩涂渔村蜕变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鳌镇将“一只虾”的优势转化为产业链条的优势,是一产带动三产的生动诠释。
从单打独斗到群团作战,大鳌镇聚多方合力。该镇成立新会区首个对虾产业链党委,下辖养殖链、加工链、流通链上7家经营主体、党员共160余人、党组织共19个,带动全镇19家水产合作社、152家水产饲料销售店、17家水产药品销售店、14家对虾培育场实现“抱团发展”。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养殖,大鳌镇以项目推动技术进步。大鳌优质水产工业养殖科研及加工项目、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正有序建设,其中,中集渔业的“集装箱+”智慧养殖将大幅缩短对虾、加州鲈等品种的养殖周期,使单位水体产量达到传统土塘养殖的10倍。总投资1.2亿元、坐落于现代产业集聚区的江门丽宫食品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投产,总投资1.9亿元的江门丽宫食品加工产业园(二期)主体建筑封顶,陈皮虾饼、冻虾干、烤虾仁等预制菜也走上群众餐桌。
从塘头叫卖到三产融合,大鳌镇努力提升“虾IP”价值。该镇打造“大鳌虾”公共品牌形象,设计“大鳌虾”公共品牌商标,连续三年举办新会虾产业主题文化系列活动、“新会虾王”争霸比赛、“鲜虾迎春”主题美食节、渔家喜宴等精彩活动,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4500万元。如今,“虾哥”已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卡通形象,更是大鳌“一只虾”产业的可靠“代言人”。
民心为本,幸福画卷“年年新”
驱车从中阳高速驶入大鳌镇,两旁绿意盎然、民房整齐,市民游客可以到圩镇客厅领略大鳌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到叠翠公园体会露营的新鲜感,去红卫码头夜市一边吹着晚风,一边品尝清爽的柠檬茶……大鳌镇坚持将“百千万工程”的落脚点放在“人”身上,让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都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风貌提升上,大鳌镇大力推动圩镇、乡村人居环境风貌整治工作。该镇累计植绿超3万株,清淤超2万米,整治看护房超700间,风貌提升超3000处,有效提升了中阳高速及成业大道沿线环境风貌。同时,投资超2100万元的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持续优化,升级改造超80间农房,结合鳌岛水乡元素打造约1000米的美丽主街,让大鳌“大有可观”。
文旅体验上,大鳌镇打造“多点开花”的文旅地图。大鳌尾湿地公园、独占鳌头公园和鳌岛叠翠公园串联环岛碧色,“鳌BA”村级篮球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人气火爆,“江景晚风+美食宵夜”的网红夜市拓展“笑虾虾”夜经济消费空间,让大鳌“多味可尝”。
民生服务上,大鳌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实现“公建民营”并推动长者饭堂适老化改造工作;“双百行动”累计服务超8000人次;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公办寄宿制学校优化教育服务水平;卫生院体检中心、中医馆升级投用,让大鳌“暖心可及”。
大鳌镇党委书记阮耀森:
全力打造江门对接深圳的“东部第一镇”
作为江门对接深圳的“桥头堡”,大鳌镇聚焦“深圳所需、新会所能、大鳌所长”,立足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百千万工程”省典型镇的品牌优势,着力强产业、提风貌、优服务,为江门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大鳌力量。
一方面,大力推进设施“硬”联通。形成从人才培育、养殖技术提升、产品深加工、品牌塑造到生态治理的特色水产产业链条,供应了珠三角近50%的对虾,产业竞争力不断上升。中阳高速、成业大道、鳌兴路直达现代产业集聚区,村级“工改”持续推进,有效腾挪土地载体。江门丽宫、新会中集等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大辐射作用,提高尖端产业招商吸引力。美丽圩镇全面焕新,污水管网建设、教育医疗体系等城镇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为承接深圳等地的外溢资源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做好环境“软”联通。持续提升镇村风貌,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政策,保护和修复生态用地近200公顷,以中阳高速沿线环境整治为重点,打造“跨市无感”的环境体验。用好鳌岛特色,形成与一线城市有差别的、别具一格的镇村招牌,深挖“鳌BA”、“笑虾虾”夜缤纷、红棉休闲岛、桃荫别墅的文旅价值,打造深圳人的“后花园”“休闲地”。
“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大鳌镇经济总量突破30亿元,水产养殖面积突破2000公顷,年产值超11亿元,带动超5000人增收致富,取得多个“国字号”“省字号”招牌。未来,大鳌镇将坚持“稳一优二进三”战略,让大鳌与桥对岸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奋力打造江门对接深圳的“东部第一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