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自“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新会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下沉一线,化身民情“收音机”、民意“传送带”、项目“监督哨”,以一系列生动实践和暖心实事,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的民主动能和坚实的民意支撑,在葵乡大地奏响了一曲履职为民的动人“协奏曲”。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创新履职模式
延伸服务触角
今年以来,新会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各级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代表履职活动,推进代表履职常态化、实效化、特色化。结合地方特色,各镇(街)人大依托实践基地,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焦点、基层治理等方面主动作为,探索出“代表+”模式、线上线下双轨融合、延伸阵地灵活议事等创新履职模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全面开花。
市级人大代表小组专题调研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走访智算中心、科杰技术、润宇传感器、凯特精机等企业,围绕产业布局精准化、人才培育体系化、政策创新协同化积极建言,助力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制造业。
罗坑镇人大深化“人大代表+”履职模式,构建基层治理“组合拳”,依托“代表+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议事厅”,开展“榕树下听心声”活动,推动升级校园运动场、增设鱼塘护栏、新建公厕等,让民主协商在榕树下落地生根。
会城街道通过“线上扫码反映+线下坐班接待”双线融合模式,实现111名代表“进站入网格”全覆盖,推动源清路开通、浐湾社区山体护坡修剪等民生项目高效推进。
三江镇谢禾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集“坐班接待+入户走访”于一体的“民生会客厅”,开展“我来听你讲”活动,累计办结道路硬化、路灯维修等民生事项35件。
崖门镇人大设立“人大议事亭”,将议事空间延伸至巷口树头、田间地头,组织代表与村民一起议振兴,成功撬动村企共建资金超70万元,完成道路硬底化、风貌提升,打造特色农产品文创区。
大鳌镇人大聚焦“绿目标”,代表们积极参与谋篇布局,建言盘活村内“四旁五边”闲置地建设“四小园”177个,精绣乡村“微绿景”,为绿美生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司前镇人大全程监督龙舟湖碧道与美丽主街建设,协调施工噪音问题,推动建成1公里长的碧道和完成融合古韵与现代风的主街外立面改造。
聚焦“急难愁盼”
织密民生保障网
收集民意、集聚民智,还要解答民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题活动中,新会各级人大代表真正发挥民意表达“晴雨表”、问题反映“直通车”作用,为民办实事。
双水镇南岸路段的“积水之痛”曾让千户居民出行受阻,人大代表冒雨丈量积水深度,提交完善排水沟的建议,并通过“人大代表+部门+施工方”联络机制强力督办,推动有关工程在汛期前完工,解决近千户居民出行难题。
沙堆镇人大聚焦水利短板,组织代表专项视察中兴水闸重建工程,督促加快施工,目前完成90%,建成后将达到10年一遇排涝标准,守护虎跳门水道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鳌镇人大代表紧盯“水浸黑点”,协同相关部门、专家和居民代表共商排水规划方案,推动多个水浸黑点得到有效治理,水浸街现象大幅减少。
区直人大代表小组专题调研“一老一幼”健康保障,深入养老机构、妇幼保健院,为优化“医养结合”“医育结合”服务建言献策。
睦洲镇人大紧盯教育短板,推动解决学生长期“瑜伽垫睡地板”问题,争取资金购置午休课桌椅,实现“平躺睡”。
古井镇人大构建“硬件+监督+教育”三位一体校园食安防护体系,定期深入食堂严把食材采购、加工等核心环节,在完成官冲小学食堂扩建基础上打造安心食堂,让学生午餐服务的环境和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有问题就找人大代表,他们认真听取我们的需求,帮助联系部门,切实给出改进方案,还强化监督,真的满满行动力。”双水镇南安村村民廖叔笑着告诉记者,他还说,每到代表接待日,村里都是早早就预约满了,大家都喜欢和人大代表们聊家常、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