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新会区共有3家单位入围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分别为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广东”)、江门双碳实验室、中创新航科技(江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新航”);新会区养老中心副主任安丽影入围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名单。
从轨道交通的“钢铁巨龙”驰骋,到“双碳”实验室的绿色科技破题;从新能源“链主”引领的产业集群,到跨境养老服务的民生融合实践,作为大湾区西翼的重要增长极,新会区正以“时不我待”的奋斗之姿,在融入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中,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中车广东
锻造轨道上的
“强劲引擎”
轨道纵横,贯通东西。一列列由中车广东生产的智能动车组,正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交通脉络紧密相连。
作为中国中车在华南地区的战略支点,中车广东近三年来已累计向大湾区交付及检修车辆超2000辆,为区域交通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
中车广东生产的CRH6型动车组已服务于深圳地铁13号线、广州东环城际、琶莲城际、莞惠城际等轨道交通。这款堪称“智慧移动空间”的列车,以其拥挤度显示、无线充电、自动驾驶等创新设计,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体验。
为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中车广东以工程师李煊杰为代表的一线团队,将“精益求精”融入管理细节与安全统筹,落实“零瑕疵”的专业标准。
江门双碳实验室
点燃绿色转型的
“创新火炬”
聚焦“双碳”目标,江门双碳实验室作为大湾区唯一专注于碳中和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正以其“顶天立地”的科研定位,成为绿色转型的策源地与创新引擎。
成立4年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已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57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32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由徐明教授团队研发的二氧化碳气肥技术,通过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实现精准管理,真正化“碳”为“肥”,在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助力减排,目前已在广东、山东等多地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菜篮子”提供了科技新方案。
江门双碳实验室的雄心不止于技术突破。今年,实验室获评江门市首家“零碳工厂评价机构”,并参与制定《绿色低碳品牌评价通则》,直面企业“不知如何减、不敢投入改”的痛点。实验室以“标准+技术”的双轮驱动,为大湾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持续动能。
中创新航
树立新能源产业的
“链主”标杆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区域竞争的新赛道。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以“大湾区产业集群”的战略视野,展现了令人瞩目的“链主”担当。
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0天,50万平方米厂房一年内竣工——“中创新航速度”成为新会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活例证。2024年,该基地荣获广东省“投资明星项目”,其超长循环储能电芯量产及全球首发的392Ah电芯,彰显了技术领先性。
“链主”企业的磁场效应显著:投产首年即带动产业链投资超150亿元,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目前,中创新航已实现陆路、水域、低空飞行器的全场景能源覆盖,推动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待中创新航江门基地二期全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为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底座”。
跨境养老
抒写民生融合的“湾区温情”
大湾区建设,既是经济的协同,更是民心的相通与民生的融合。新会区养老中心作为我市首家入选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机构,已成为跨境养老服务的示范窗口。
今年4月,96岁的香港长者凤霞婆婆入住中心,在“落叶归根”的夙愿中安享晚年。以安丽影为代表的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用专业的照护与温暖的陪伴,赢得了长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赞誉。
这一温馨图景,源于新会与香港两地在民生领域的深度合作。该中心充分依托新会区中医院的医疗资源,提供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并以丰富的文娱活动满足长者精神需求。
与此同时,总投资3.5亿元的江门银发经济产业园落户新会银湖湾,致力于打造“深圳研发+江门生产”的智能护理设备基地,正逐步形成集养老照护、康复保健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从“跨境养老”到“银发经济”,新会以成功的探索印证:大湾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