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今天开幕
擦亮大湾区农业“江门品牌”
推介活动已准备就绪。
包括新会柑等侨乡特色农产品都将亮相。
江门,地处珠江西岸,南濒南海,毗邻港澳,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蓝天碧水,沃土田园,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江门正在举全市之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近年来,江门充分发挥在农业产业和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方面的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搭建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奋力为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今天,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在五邑华侨广场拉开帷幕,搭建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和市场拓展的线上线下平台,将对推动大湾区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出去”“引进来”,带动乡村产业提挡升级进军高端市场,具有深远意义。
一场盛会,一连四天,让大湾区农业聚焦侨都江门,擦亮大湾区农业的“江门品牌”,让侨字号产品走向广阔天地!
数说江门农业
江门是“中国锦鲤之乡”“中国陈皮之乡”“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也是广东省“产粮大市”“渔业大市”;
全市陆地面积95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20公里,大小海岛561个,数量居广东省第二位;
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459.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4.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3.5%。
基础扎实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亿元,位于广东省第七位;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4元;
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农业增加值161.6亿元,增长6.0%,比全省平均高于2.2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位;
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产业兴旺
全市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440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0万亩,产量10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0多万亩,产量约15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约82万亩,产量近80万吨,居广东省第四位;马铃薯种植面积近6万亩,广东省第二大马铃薯产业基地。
品牌优势
累计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80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89个;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数量全省最多;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培育区域公用品牌48个、约占全省的15%。
江门担当
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同步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双安双创”地级市;
在2018年度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江门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位列粤西片区第一名。
推介活动看点足
规模大 层次高 辐射广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活动有别于往常农博会的地方,在于‘朋友圈’的扩大。产品和参展商家来自各个地方,品种丰富,群英荟萃。参展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近500家,展出区位达500多个。”活动项目策划执行负责人林海介绍。
据了解,本次推介活动将持续至12月16日,主要内容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对口帮扶及本省其他12地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粤菜师傅”美食推介、主持人代言推介、小巡游助力活动等。
本次推介活动规模大、层次高、辐射广,将集中展示全省、港澳地区及对口帮扶地区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看点一】 展现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
“创享湾区农业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是本次推介活动的主题,目标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优质农企交流平台。
据了解,本次推介活动吹响“集结号”,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汇集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香港、澳门等城市的特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集中推介现代农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
“能够集聚大湾区城市群,江门农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大湾区建设东风的吹起,正为农产品的交流互通搭建起‘快车道’,加上江门在湾区里的区位优势,这里的市场将会成为‘兵家必争’的‘香饽饽’。”深圳地标农品电商有限公司参展负责人王曼说。
粤港澳大湾区专场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以及琳琅满目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搭配颇具农家风味的摆件装饰,展现了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新面貌、新时代农民的新风貌。各个展区将生动形象地将整个大湾区浓缩于展会之中,让市民能身临其境,既能买又能赏,还能玩,打造一个多功能的有趣的推介活动。
此外,省内其他12个地级市以及我市对口支援帮扶的广西崇左市、黑龙江七台河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和泸定县也一同前来“助阵”,并在会展中心三楼设立摊位,各自施展“浑身解数”。
【看点二】 特色农业品牌“齐扬帆”
“我们对这次参展充满期待,尤其是我们的亚麻籽油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产品质量有保障,想呈现给市民看看。”参展企业、江门市明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延辉说。
众多特色农业品牌“齐扬帆”,是本次推介活动的一张闪亮名片。可以说,品牌建设贯穿了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持久动力。
白蕉海鲈、神湾菠萝、丹霞贡柑、梅州柚子、酸甜蒜头、东北大米、高山黑木耳、藏香猪肉……推介活动期间,来自各地的特色农产品悉数登场,与市民朋友零距离亲密接触,带来一场品牌农产品推介的饕餮盛宴。
品牌,意味着出众的品质。“我们出产的丹霞贡柑有皮薄易剥、汁多核少、肉脆化渣、肉质细嫩、清甜香蜜等品质特色”“甘孜地区产出的羊肚菌优培优育、人工挑选,成品个头饱满均匀,口感爽脆香味浓郁”说起自家的产品,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都底气十足。
与此同时,新会陈皮、新会柑茶、台山大米、恩平大米、鹤山红茶、恩平簕菜、台山鳗鱼、江门牛大力、仙草面、亚麻籽油、沙湖米、松花皮蛋、灵芝片等130多种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也将集体亮相,展现侨字号农业品牌的魅力。
【看点三】 优惠促销“闯”进大众视野
参加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主色调当然离不开“买买买”。活动期间,各种优惠促销将“闯”进大众视野。
据了解,本次推介活动专门设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舞台,由主持人分别为大湾区各城市和3个对口支援帮扶地区地区的农产品代言,现场推介、促销(特卖)各地名特优新农产品。
为配合现场特卖活动,组委会将在每场活动开始前半小时安排一次小巡游,巡游队伍会穿着特色农产品服装,举着推介小牌子,把在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舞台推介、促销的农产品的品种价格等优惠信息通过巡游队伍传递给全场市民,增加活跃度和气氛。
本次推介活动还专门邀请知名网红主播为特色农产品代言,设立专门的网络直播区,并在现场进行直播,利用网红经济的影响力对农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应用“短视频+网红”营销模式,打破传统营销时空限制,为农产品营销增势赋能。
与此同时,现场还设立了三维建模区。一方面搭建活动体验区,现场配合农业科技展示,让市民真正了解三维建模技术如何为大湾区乡村振兴带来便利,让市民感受现代农业的科技元素;另一方面,摆设大电视和四维摄像设备,让市民可以与农产品合照并扫码下载到手机留念。
江门农业筑梦大湾区
今年3月28日,“奋进新时代,共建大湾区——2019江门市供港绿色农产品供需对接会”在香港举行。江港两地农企双手紧握,共筑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大湾区农业奏响“江门乐章”。
这一年来,江门努力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交流合作力度加大、载体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合作持续加强,大湾区农业的“江门名片”愈发闪亮,“江门故事”越讲越精彩。
筑梦大湾区,江门农业有优势
罗伟特、梁立锋和谭慧敏是三名香港大学生。3年前,他们来到江门,与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科研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实施鱼菜共生创业孵化合作项目。
时至今日,项目已累计采集水质数据超3000组,实验培育蔬菜品种超过220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目前,项目规划规模已达1200平方米。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优势突出,成效显著”“江门还是著名侨乡,营商环境开放自由”“这为农业科创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这都是罗伟特扎根江门的原因。
今年11月4日,鱼菜共生创新项目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以农业农村组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奖。这是江门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硕果。
不只如此,江门全市还拥有9家供港澳生猪注册猪场,大广海湾经济区涉农项目利用5000亩耕地和3家注册鸡场每天向香港输送(街市)无公害蔬菜、活鸡及冰鲜禽产品;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年蛋制品加工量达2亿枚,每年出口香港咸蛋皮蛋蛋黄总量约6000万枚,占香港市场75%至80%……大湾区农业合作的“双手”在江门“越握越紧”。
筑梦大湾区,江门农业有平台
四月春末,新会陈皮国家农业产业园,新会柑果树叶翠欲滴。300多名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自全国各地云集于此,在陈皮之乡的田头破解陈皮腾飞的“密码”。
“小小的陈皮,竟然能做到全产业产值突破66亿元,品牌价值超89亿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罗其友由衷感叹。
“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20多年前产值不足300万元的新会陈皮,如今已衍生出超百种陈皮系列产品,150多家加工企业拉动加工产值45亿元,品牌价值超89亿元。
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台山)、大湾区交易流通中心、“1+5+6”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5个省级、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载体建设扎实推进,推动江门大湾区农业合作发展驶入高质量“快车道”。
我市还有鹤山市绿湖农庄等14家企业获得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证书。台山市共荣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加工企业正在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江门越丰海产加工有限公司等15家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出口示范基地认定初审和现场核查。
筑梦大湾区,江门农业有蓝图
发展优质稻米、绿色果蔬和健康生态养殖三大领域,完善粤港澳“菜篮子”工程,建设面向港澳、深圳的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以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为载体,发展联结粤西、辐射大湾区乃至世界性的农产品集贸易、检验、检疫、通关(流通)、信息化为一体“一站式”服务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和配送中心;
以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台山)为载体,创建串联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三圈经济带以及中国—东盟合作区的国家级农产品自贸区,引导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现代要素与江门农业对接融合,推进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农业合作和对外开放;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打造14条精品线路为抓手,深入挖掘五邑农耕文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
从打造高质量农产品供应区、农产品集散地,到创建国家农产品自由贸易区、打造居民休闲旅游康养区,江门蓝图已定,正“瞄准”四大发展方向,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
筑梦大湾区,江门农业有作为
朝着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的建设目标,江门将首先从发展供应基地上,依托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园区,支持经营主体及基地,以供深“圳品”质量安全为标杆,建设由市、县两级检测中心组成的高标准农产品检测体系。
同时,大力推行“一品一码”管理,实现大湾区内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可追踪、可查询、可召回管理,引导升级打造供港、供澳、供深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实施,江门将推动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村镇(集聚区),强化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宣传推广,引育一批加工企业。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上,江门搭乘“5G智慧农业”的快车,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5G农业科创园。
依托这一系列平台,江门鼓励和支持国外科研机构、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公司等的高端科技人员,在平台内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技术交流推广与合作等活动,为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提供智力支撑。
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创享湾区农业品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近年来,江门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交流合作频繁。今年,组织近100家企业参加国内外交流活动约20场,同时积极争取举办全省性活动,推动合作交流,扩大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的影响力。
此次推介活动的举办,将为宣传推动江门大湾区农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再次吹响“号角”。(文/图 唐达 毕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