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比赛,中国男排打出精气神,侨乡观众也不吝鼓励。 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见习记者 皇智尧 特约摄影师 岑锡斌 林玉珍 摄
上周日,东京奥运会亚洲男排资格赛在江门落幕,来自亚洲赛区的8支队伍共同在“排球之乡”争夺通往今年7月的东京奥运会最后一张“门票”。随着伊朗队的夺冠,标志着这次赛事的落幕,中国男排虽然未能如愿书写“传奇”,但这次在主帅沈富麟带领下的他们,让人们看到了一副全新的面孔。
去年5月和6月在江门举行的2019年世界排球联赛(广东·江门),中国男排和女排相继踏上侨乡这片土地。今年,在这片连续三年都有大型国际排球赛事举行的土地上,江门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排球福地”,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精彩赛事。
文/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皇智尧
再临江门
中国男排呈现新面貌
“我相信中国男排一定会崛起。”重新执起中国男排国家队“教鞭”三个月的沈富麟,在江门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此的铿锵有力和充满希望。
去年12月22日,中国男排抵达江门,之后的每一天他们都早早来到训练馆,为了搭上这趟奥运会末班车而努力。
小组赛第一场,中国男排就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决心毅力,以3:0横扫哈萨克斯坦队,第二场面对中国台北队,中国男排在1:2落后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敢打敢拼的他们连下两城,实现逆转,提前锁定一个半决赛席位。半决赛中,面对零封澳大利亚的“黑马”卡塔尔队,中国男排没有丝毫的松懈,每一位在场的队员都全力以赴,最终以3:1晋级决赛。彼时,中国男排离奥运会大门仅一步之遥。
决赛,面对本次赛事未尝一败的“亚洲霸主”伊朗队,此前在小组赛以0:3落败的中国男排并没有畏惧,他们依旧展现出敢打敢拼的“精、气、神”,哪怕一直处于劣势,他们也并没有放弃,直到战至最后一刻。虽然最终输掉了比赛无缘东京奥运会,但我们看到了一支敢打敢拼的中国男排。
通过在江门的此次比赛,沈富麟和队员们颇有收获,这段“旅程”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江门的市领导还有这里的球迷对我们的比赛都很支持,这里的体育氛围也很好。”首次来到江门的沈富麟,对侨乡印象颇深。
热情洋溢
侨乡球迷为中国男排呐喊助威
江门素有“排球之乡”的美誉,早在1914年,排球运动便由在广州读书的台山籍青年引入江门。就在那时,排球的种子就在侨乡这片土地上播下,历经百年的浇灌深深埋在了每一个江门人的心中。
东京奥运会亚洲男排资格赛比赛期间,中国队的每一场比赛都吸引了许多观众,有的观众甚至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比赛馆内。“我们江门作为‘排球之乡’,排球文化深入人心,如今很多这样顶级的排球赛事就在江门举行,心情特别激动。”市民彭女士和她的闺蜜在比赛期间一直为中国男排加油鼓劲,活泼的她们也带动了周围其他球迷。
小小的五星红旗,蕴含着每一位观众炽热的爱国之心。从比赛的第一天开始,现场的观众们都会在入口处免费领取一面小红旗。在中国队比赛时,无数挥舞的小红旗也成为了赛场外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赛后的中国男排,同样也是观众球迷们的焦点。中国男排的队伍每场比赛结束后经过球员通道时,观众席上的侨乡球迷们依旧热情不减,他们跑到通道口上方的观众台,为中国男排“点赞”。“江川,今天你表现的真棒!”“中国男排你们是好样的!”“沈指导辛苦了,下一场加油!”球迷们的一句句暖心话,是给中国男排最好的鼓励。
“这里的球迷非常热情,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良好的比赛氛围,也让中国男排队长江川以及其他队员感受到了江门球迷的“温度”。
“江门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能在家门口就观看到这样的‘体育盛宴’。”市民梁明光说。
保驾护航
完备保障让赛事顺利进行
本次东京奥运会亚洲男排资格赛,作为一项备受关注的国际赛事,让人们看到了江门这座城市日渐成熟的国际赛事承办能力,也为全世界奉上一场“规格高、影响大、受众多、赞誉广”的城市体育文化盛宴。
本次比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主动担当、各司其职,按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办好赛事的原则,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早在去年12月中国男排抵达江门训练之前,我们就已完成了各项赛事准备和保障工作。”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赛事的场地保障、训练设备准备、队伍“吃、住、行”等各项工作在比赛前期早早就安排完毕,每天都会对各项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
据了解,此次赛事组委会共有全市18家成员单位组成,保障赛事期间的医务救护、卫生监督、安全保卫、赛事场地保障等各项工作。比赛场馆外每天都会有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待命,进入到比赛馆内,训练有素的安保人员值守在每一个关键地段,比赛场地和观众席后,都安排了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守候,在观众呐喊助威期间,他们依然严格待命在自己的岗位。
随着江门体育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大型文体演出、赛事在江门举办。今年5月22—24日和6月16—18日,2020年世界排球联赛将落户江门,侨乡也将连续第三年承办世排联赛,精彩赛事仍将继续。